Skp2和p2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虽采用手术或介入等综合治疗,仍是我国第二位癌症死因。明确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和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是临床上面临的严峻挑战。对肿瘤的基因水平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发现,肿瘤是多基因变化导致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失控性生长所致的一类疾病。P27作为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 CKI)家族中的一员,属抑癌基因,既可抑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 CDK)激活,又可抑制激活后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CDK复合物的活性,使细胞不能通过G1期。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associated protein 2, Skp2)是近期发现的F-box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可识别cyclin-CDK复合体使p27发生磷酸化,Skp2特异作用于磷酸化的p27,使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从而参与细胞周期调控。本实验通过对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Skp2、p27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探讨Skp2、p27蛋白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关系,以及与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用46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和30例癌旁肝组织标本,20例正常肝组织作正常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S-P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标本和正常肝组织中Skp2、p27的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肝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阳性率为32.6%(15/46),高于癌旁组织的6.67%(2/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8 ),与正常肝脏组织Skp2蛋白的阳性率5.0%(1/20)比较同样有显著性差异(P=0. 036 )。2肝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增高,其中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Skp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20)和50.0%(13/26),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04)。3肝细胞癌中Sk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肝内或淋巴结转移、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水平和是否合并肝硬化无明显关系(P>0.05)。4肝细胞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为43.5%(20/26),低于癌旁组织的83.3%(25/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正常肝组织P27蛋白的阳性率85.0%(17/2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细胞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表达下降,其中高分化癌和低分化癌p27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和23.1%(6/26),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01)。6肝细胞癌中p2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结转移、胆道或门脉瘤栓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AFP水平和是否合并肝硬化无明显关系(P>0.05)。7肝细胞癌中,Skp2蛋白与p27蛋白均表达阳性3例,Skp2蛋白表达阳性而p27蛋白表达阴性12例,Skp2蛋白表达阴性而p27蛋白表达阳性17例,Skp2蛋白与p27蛋白均表达阴性14例;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发现,肝细胞癌中Skp2蛋白与p27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329, P=0.025。结论:1 Skp2蛋白在正常肝脏组织和癌旁肝脏组织中低表达,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并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下降,Skp2的表达逐渐增高。提示Skp2蛋白的表达在肝细胞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2 P27蛋白在正常肝脏组织和癌旁肝脏组织中表达,在肝细胞癌中低表达,并且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下降,p27的表达逐渐下降。表明肝细胞癌与p27蛋白的丢失或失活有关。3 Skp2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AFP水平及有无并发肝硬化等无关,但与有无肝内或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27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AFP水平及有无并发肝硬化等无关,但与肿瘤大小、有无肝内或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这提示Skp2和p27与肝细胞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以及侵袭密切相关。4肝细胞癌组织中Skp2和p27的表达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在肝细胞癌中p27的降解可能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完成,Skp2的过度表达伴p27的低表达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及不良预后。5联合检测Skp2和p27的表达对于预测肝细胞癌的恶性潜能、判断预后和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无量寿经》被称为净土三经之一,是大乘佛教净土宗的重要典籍,由于此经成书年代较早加之地位非常重要,历代有多种译本流传,有五存七缺十二种译本的说法,另有三种会集本和一
目的探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pAkt、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8例肝细胞癌及21例正常肝组织中pAkt、Skp2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分析
两宋时期辨伪学发展、帝王的推崇和学者关注,以及传拓技术的进步,共同推动了金石学之兴盛,《宝刻丛编》就是成书于两宋金石学成为显学的背景之下,其是南宋书商陈思自编自刻的
目的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和p27在老年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老年HC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β-Cateni
血脑屏障的是人体自然屏障之一。其主要作用是阻止有害物质通过颅内血管进入脑实质,并同时辅助排出脑内代谢物质等。对相当多的颅内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血脑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
<正> 长期遭受冷落或责难的《原野》近年倍受青睐了。研究它的论文颇有几篇,几部曹禺研究专著设专章专节论述它,对于它的总体评价也由“最失败”之类的贬斥而变为“基本上是
当前,“造血式”精神扶贫成为新时期治理贫困的长效机制和主攻方向。对于精神扶贫,要淡化“贫”字,减少对贫困对象标签化式的问责;要突出“扶”字,对精神扶贫为什么要“扶”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P27和skp2蛋白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和skp2在60例肝细胞癌及2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60例肝细胞癌P27的阳性表达率为2
北魏时代有一个奇特的风俗,即遇有重大事件时,当事人要亲自铸铜像以占否泰。尤其是每当在册立皇后的时候,将被册立的数名候选妃子们都要铸造一尊铜像,以铸像的成败来决定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