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越基本味觉词对比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qyl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觉作为基本的感觉之一,是人类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有了味觉,我们才可以认识美食、感受美味。而味觉是在饮食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是饮食的重要特征之一,又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价值。因此,味觉词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然而,中国的语言学对味觉词的研究,从总体上看还不够丰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味觉词的语义方面,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研究深度也有待加强。汉外对比研究虽然众多,但着重于与英语、日语、韩语等语种的对比。在越南,关于味觉词的研究寥寥可数,专门、系统地对汉越味觉词进行的对比研究更是一片空白。本研究从宏观、中观与微观的视角对汉越基本味觉词的语义、构词及语用三个层面的认知进行全面和细致对比,并尝试阐明这两种不同语言在味觉的词汇表征方面的异同和动因。论文选取汉语中的基本味觉词“酸”、“甜”、“苦”、“辣”、“咸”和越南语中与之相对应的“chua”、“ng(?)t”、“d(?)ng(kh(?))”、“cay”、“m(?)n”为研究对象,首先以认知语言学有关认知域的理论为基础,对味觉词的义域进行划分、定名及分析,然后把其分为“相同、相似、相异”三种情况去考察汉越味觉词语义表现的异同,从此阐释造成其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此外,还采用了静态语言理论与动态言语实例结合法,探讨了汉越味觉词的引申义、构词能力和语用特点。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在语义方面,汉越味觉词呈现出共性多于差异性的特点,其中“苦”与“d(?)ng(kh(?))”语义基本相同;“酸”与“chua”和“甜”与“ng(?)t”语义共性大于差异性;“辣”与“cay”语义异同参半;“咸”与“m(?)n”语义差异性大于共性。此外,两者在语义引申方面体现出一些整体性的倾向:一是从语义引申的途径上看,在隐喻投射的过程中基本体现出了“味觉现象—生理感觉—心理感觉—抽象概念”的模式;二是从语境依赖程度上看,汉越味觉词语义在一定的程度上都受到语境的影响;三是从语义指向上看,汉越味觉词语义都倾向于内指,但倾向程度有时有所不同;四是从语义指称对象上看,汉越味觉词语义使用范围有时不一致;五是从语义色彩上看,汉越味觉词的褒贬色彩大多相似。人类具有共同的认知方式和生理机制引起了汉越味觉词语义朝“同”的方向发展,但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约束导致汉越味觉词引申意义朝“异”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以认知、语言、文化三平面为基础,建立了汉越味觉词引申差异对比的阐释模式,从而寻求两者语义异同背后的深刻原因。从认知角度看,我们发现造成汉越味觉词语义表现相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都具有共同的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对味觉的感受大体一致。从语言角度看,作为语言词汇系统的一部分,味觉词的引申意义会受到其所在的整个语言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其语义表现的差异。而另一方面,语言接触又会使汉越味觉词语义产生很多相似之处。从物质文化看,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生活方式等直接影响了民族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偏好,这对汉越味觉词引申的结果和其隐含的褒贬意义有着重大的影响。从社会文化看,中越两国人民都受到深远的儒家思想影响,因此很多汉越味觉词的引申义明显地反映了儒家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在思维方式上,中越文化都重视二元统一,两国人民习惯于直观思维、内向思维。此外,佛教观念渗透到越南人的思想意识中并给越南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都是造成汉越味觉词引申意义有异有同的重要原因。(二)在构词方面,汉越两种语言的味觉形容词的构词法从宏观上看大异小同。从结构上看,汉语味觉词仅有附加式、复合式两种构词方式,而没有重叠式的构词法,越南语味觉词的构词方式分为重叠式、附加式、复合式三种类型。研究结果发现,在重叠式上看越南味觉词具有零基式重叠AA和部分重叠AA式等两种类型。从附加式上看汉越味觉词均有“词根+叠音后缀”(ABB式)和“词根+不叠音后缀”两种类型,其中以ABB附加式为主,A词根是基本味觉词。然而,在越南语ABB式里有一些AB、BB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从复合式上看,汉越味觉词又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基本味觉+基本味觉”;第二类是“基本味觉词+其他成分”。汉越味觉词在复合式的第一类构词法中完全对应。第二类构词法中,汉越味觉词存在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是由基本味觉词与其他词素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词,这些复合词不仅表示味道,而且大多带着引申意义;但整体上看,在复合式的构词方式上,越南语味觉词的构词能力与汉语味觉词相比,较为薄弱。越南语“基本味觉词+其它成分”组合只有联合式、偏正式复合词,而汉语除了联合式、偏正式之外,还有动宾式及主谓式复合组合。这也是两者复合式在第二类构词法中的不同点。(三)在语用方面,我们从交际对话、形容词生动形式和固定短语三个角度去研究汉越味觉词的语用特点,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汉越基本味觉词都呈现出很多特殊的语用特点。在交际对话中,汉越味觉词既遵循又违反合作原则。在形容词生动形式中,汉越味觉词能够改变词语的语义程度、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在固定短语中,汉越味觉词主要出现在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和俗语等固定短语。这些短语信息丰富,形式简洁,语言生动,语体鲜明,语义蕴含着民族深刻的处世之道和哲学思维。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丰富了隐喻理论和味觉相关的研究。在实践上,不仅加深我们对汉越味觉词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对我们更好地认识中越两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颇有裨益,同时还为汉越词汇教学、词典编纂、翻译工作提供了积极的贡献。
其他文献
明明是个6岁男孩,出生后不久父母就发现孩子的头总是歪向左侧.到某医院小儿外科就诊,被诊断为先天性斜颈,需手术矫治.手术后,明明歪头的现象却完全没有得到改善.3岁时明明又
南山水库一级电站运行年限已超国际,主要机电设备已严重老化,水轮机振动大、效率低,空蚀严重,经有关部门测试表明已不能保证电站安全运行.于1999年10月对电站进行报废重建,通
介绍了锌热喷涂技术在水工钢闸门结构中的应用,并对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处理的工艺和控制质量的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表1个,图1幅.
威廉·福克纳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塑造了南方破落家庭康普生一家的诸多悲剧角色.只留下年迈的黑人女仆迪尔西给人带来一丝希望。本文通过分析迪尔西身上所体现的人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