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要素。多年冻土区微地形,复杂多样,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黑河上游热融滑塌广布,冻胀草丘、浅坑沼泽以及热融沉降为主要的地貌类型。多变的微地形特征造就了环境分异规律,影响多年冻土区土壤水热分布状态、理化特征以及能量平衡;本区域破碎化的生境和分异特征明显的地貌导致植被物候时间、群落特征、功能性状的高度空间异质性,受多年冻土分布范围影响。因此,本研究在黑河上游,分析多年冻土分布范围与物候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子关系;观测了热融滑塌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记录了不同滑塌过程植被群落变化特征,明确滑塌对碳通量与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明确了植被演替方向;统计了冻胀草丘对植被群落以及功能性状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一、黑河冻土区土壤冻融对上游物候影响植被物候是当地气温最直接的指示,反映当年气温变化状况。黑河上游多年冻土区植被物候与土壤冻融关系依赖于生物学计算方式,季节冻土区返青期与生长季依赖生物学计算;但凋落期与工程学算法土壤冻结关系明显。黑河上游物候与土壤冻融关系为返青期与工程冻结终日关系良好,土壤冻结终日每提前1天返青期提前0.05天;凋落期生物与工程计算方式一致,土壤冻结初日每推迟1天凋落期推迟0.19天;生长季与土壤非冻结期生物计算关系较好,无冻结期每增加1天生长季增加0.17天。植被物候与地形关系受海拔影响明显,其中坡向和坡度限制了物候发生的植被类型。二、热融滑塌对微环境和植被影响滑塌中土壤水分差异不如温度显著,土壤温度差可达到2℃,SOC流失明显,草原类型使得TN不显著。植被演替方向基本为高寒草甸到高寒草原,但滑塌导致的裸土增强了演替方向的不确定性。滑塌对碳通量与植物多样性影响,主要体现在扰动降低了植被对的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贡献率;在滑塌不同剖面中碳通量与群落HI基本成正相关,与EI基本呈现负相关,但二者对群落碳平衡影响明显,相关性系数较大;碳通量与植被物种多样性SI呈现正相关,与DI成正相关,但相关系不明显,呈不相关,表明不同样地植被物种差异性显著,优势种与二氧化碳通量明显相关性。扰动后滑塌稳定阶段,植被无法恢复到原生状态,优势种的优势度对碳通量贡献不占优势,杂类草为主要贡献。三、冻胀草丘微地形对土壤环境以及植被性状影响冻胀草丘微地形破碎化严重,导致立地小环境的土壤因子表现为非均质性特征。冻胀草丘面积越大,地表土壤水分、温度和活动层厚度分异越明显;坡向对土壤温度影主要表现在南坡和东坡温度高、西坡和北坡温度低,对土壤水分控制表现在北坡最高,冻胀草丘不同坡向打乱了地形对土壤温度调节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对土壤温度进行了地表的二次分配。在青藏苔草生长过程中,叶体积优于叶干重发育,对叶干重生长投入大于叶面积和叶数量;在叶干重和叶数量、叶干重与叶体积、叶干重与叶面积的关系中,相较于丘顶和丘中,丘底异速增长值最小,表明丘底环境相对适应青藏苔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