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纳米稀土氟化物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nio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微乳液法和油酸辅助溶剂热法,制备了以CaF_2为基质的稀土掺杂氟化物微米/纳米上下转换发光材料,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一种简单温和的微乳液方法成功制备了CaF_2:Yb~(3+),Tb~(3+)纳米粒子,对该纳米粒子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光谱(FS)表征,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为纯相,球形形貌,平均尺寸为68.4 nm。CaF_2:Yb~(3+),Tb~(3+)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表明,在980 nm波长光激发下,纳米粒子发射Tb~(3+)特征发
其他文献
偏二甲肼(UDMH)是一种优良的液体推进剂,在航天领域具有广泛地应用。但偏二甲肼是一种毒性物质,它会在环境中会发生氧化作用产生毒性更强的亚硝基二甲胺和甲醛等产物。为了实现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生物材料(如:酶、抗原、抗体等)作为敏感元件与电极之间转换为电化学信号输出的传感器。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检测设备简单等优点。其中生物蛋白分子的固载是构建高性能生物传感器的一个关键步骤,因为该步骤不仅仅影响了生物蛋白分子固定量的多少,也间接影响了其生物活性的大小。通常利用纳米颗粒来有效固载生物分子,借助纳米颗粒的良好生物兼容性来保持酶的活性。然而,单独的纳米颗粒容易
本论文采用热缩聚法和水热方法分别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和钛酸铋(Bi_(12)TiO_(20)),以制备的g-C_3N_4和Bi_(12)TiO_(20)为原料,通过超声处理法合成了Bi_(12)TiO_(20)/g-C_3N_4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
ZrO_2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在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吸附-分离和半导体等许多领域。ZrO_2的结构、形貌和尺寸与其性质密切相关并影响它的应用。因此,有效的控制ZrO_2的结构、形貌和尺寸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受生物矿化思想的启发将仿生合成的方法引入到实验中合成多种具有微/纳米结构的ZrO_2,通过酵母菌和花粉两种生物材料的模板和诱导作用实现了对ZrO_2形貌的控制。主要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