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双顺差的格局,特别是2002年以来,进出口差额进一步扩大,外来投资不断增长,我国外汇储备大幅攀升。巨额外汇储备在保障我国金融安全的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尤其是当前美国货币市场危机横扫全球,我国出口贸易受阻,迫使我们对传统的出口导向型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分析工具,对我国大规模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大规模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政策建议。
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各方面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本文从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两个方面考察了当前我国大规模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历史,并进一步分析了大规模国际收支双顺差给我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贸易摩擦增加,国内投资增速过快,货币政策越来越被动等。其次,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进行了全面总结,指出双顺差的形成既有合理的因素,包括我国经济发展中资本积累的需要、国际分工深化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等;也有其不合理的因素,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性、发达国家的国别歧视、我国经济结构的长期失衡等。
在研究我国情况的基础上,本文还借鉴了国际上的经验。文章对比了德国、日本的政策差异,总结出对我国的诸多启示:要维护国内政策的独立性、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的开放要与自身经济实力相适应、实行积极而又渐进的改革措施以及注重发展区域合作等。最后,本文分析了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应对当前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的措施——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调整我国经济结构。
本文对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理论成果进行了研究、吸收和借鉴,从而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分析这一重大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策略。纵观全文,创新之处有以下几点:(1)全面总结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并提供了几个独特的视角,如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性、发达国家的国别歧视、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积累的需要等;(2)比较了德国、日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顺差的不同方式,对其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得出我国要以国内政策目标为主,对经济进行积极主动的渐进改革;(3)分析了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及其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