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山东棉花生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处于暖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适中,光照和热量充足,地貌类型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地区为黄河冲积平原,土壤主要为石灰性冲积土,山东的自然条件适宜于棉花的生长。元朝末年山东地区开始种植棉花,明清时期山东大部分地区种植棉花,栽培的主要棉种为亚洲棉和草棉。清末以来,山东地区开始引入陆地棉品种,由于陆地棉具有纤维长、韧度强、适合机器纺织等特点,山东地区大量种植陆地棉,陆地棉开始逐步取代长期种植的中棉和草棉。山东各地的农事试验场等机构从事棉种改良工作,引进生长期长产量高的陆地棉品种,选育优质中棉品种和陆地棉品种,进行棉种的区域适应性试验,然后大面积推广棉花良种。近代山东棉产区实行以一年一熟为主的种植制度,并实行棉花与粮食作物的轮作,棉农大多使用传统方法种植棉花。文章论述了近代山东棉花产量,分析棉花的总产量和亩产量的变化,以及近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发展状况。近代山东棉花生产波动较大。民国时期山东棉花生产波动很大,棉花生产的波动与自然条件、市场需求、政治环境等的变化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棉花种植面积增大,棉花产量增多,棉花亩产没有显著地增长。山东棉花产区靠近棉花消费市场,棉花产区位于交通便利的地区,近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商品率较高,近代山东棉花的商品化生产促进了棉花贸易的发展,山东棉产区生产的大部分棉花供应纱厂,近代山东棉花销售受到棉花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很大影响。自然条件、市场需求、政治环境等因素影响着近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发展。近代山东棉花生产发展的促进因素主要为棉花市场需求上升、棉种改良,制约因素主要为水资源缺乏、生产技术落后以及农业灾害和战争的频发。这一时期山东棉生产的不利因素还有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农村金融状况恶化,棉花价格不合理。在总结近代山东棉花生产概况的基础上,得出一些启示,适应市场需求,发挥区位优势,发展收益较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社会对农业的多方支持,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近代山东棉花生产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折阶段,总结近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内容,分析其发展的过程、因素,对于认识山东农业发展过程有一定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是一切生产和生活的源泉。过去30年,我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是哪些因素创造了这些奇迹,学术界可以从不
<正> 读罢此文,对数字图书馆依然是云山雾罩,因为走不进去,不知道门往哪儿开,书往哪儿摆,找谁才能借到书。作为读者,特别希望专家能描述一下数字图书馆的具体特征,最好能带读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事功、品德,在晚清中国被广泛、持续传播,其形象被从多种维度解读,对于改变中国人的异域人物观念,对于反清革命动员与民初政治走向,都产生过一
期刊
随着快艇的大型化、高速化和船体的柔性化,船体和水波之间剧烈的耦合作用将会导致人体—座椅—船体—水波耦合系统中人体的竖向振动显著增大。单纯采用被动隔振已经不能满足
杨万里(1127—1206),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歌在南宋当时就好评如潮。杨万里研究,目前学术界就文学的外部研究居多,从现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看,大多研究方式属于微观、
动词重叠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明代话本小说的动词重叠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八部话本小说的动词重叠现象作细致的描述
自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取名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中文名叫“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以后,电子
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地利用的现实困境及法律困境的基础上,介绍了地票交易制度的内容、价值及缺陷。其中重点探讨了建设用地指标就是土地发展权的量化,地票则是表彰这种量化后的
针对建安文学开展的相关研究,已呈汗牛充栋之势。本论文主要从学术史的角度,重点关注唐代读者对建安文学的评论,了解建安文学在唐代最朴素的研究状态,并借机深入到唐人文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