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可变包长双环全光缓存器若干问题的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zhe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光纤通讯飞速发展,光通信网络成为现代通信网的基础平台。然而,在网络节点处仍需将光信号先转变为电信号再对其进行处理,由于光电转换器件响应时间及电子交叉互连,形成了网路节点处的电子速率“瓶颈”,克服电子速率瓶颈的办法是直接进行光信号处理,即建设全光通信网。全光包交换网络(OPS)属分组级的光信号处理,能够有效利用带宽,提高带宽资源的利用率,成为未来高速全光网络的必然选择。包交换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存储一转发技术,如何在光域中完成光信号的存储和转发成为全光包交换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全光缓存器作为OPS网络中的关键器件,它的丢包率、存储容量等特性都将直接影响到全光包交换网的性能。本论文针对全光存储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研究了目前已提出的多种光纤环路型全光缓存器的方案。不少方案已能在实验室中实现光信号的存储。但这些缓存器仅局限于对存储现象的研究和讨论,而且所能缓存数据包的长度受到光纤环长的限制,是不可变的。而在一些实际使用中的网络协议如以太网、令牌环网中,到达网络节点处的数据包长度是在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前研究的很多缓存器是无法正常工作的。2以本实验室独创的基于3X3耦合器的双环全光缓存器(DLOB)为研究对象,细致讨论了缓存器环长与所能存储数据包长、包间距之间的关系。3为解决实际网络中变长度数据帧的存储,本文研究了以3X3耦合器的双环全光缓存器为基本缓存单元,将多个DLOB级联的方案。该方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变长度数据帧的存储与固定环长之间的矛盾,使全光缓存器的实用化进程更进了一步。4在实验室中搭建了DLOB二级串连的实验平台,在此平台上成功实现了数据帧的并行存储,并对数据包的分割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其他文献
本论文应用我们发明的简单,高效的浆料旋涂制膜方法,制备阳极支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m0.2Ce0.8O1.9 (SDC)电解质薄膜。并进行了与SDC薄膜的制备和性能相关的一些材料,工艺和理论方面的研究。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制备SDC电解质粉体。XRD测试显示在不同温度预烧的粉体均成立方萤石结构。TEM和SEM结构显示,由于SDC样品的粒径较小,表面活性高因而易产生团聚现象。样品中的软团聚可以通过球
本文基于离子簇模型,采用Marcfarlne强场微扰法得到四角和斜方畸变的压缩八面体中3d1离子的g因子和超精细结构常数的三阶微扰公式,并将这些公式应用于(NH4)2SBCl5中的四角VO2+
极区中层夏季回波是通过雷达在高纬中层顶附近探测到的异常强大雷达回波,是一种非常奇特的自然现象,自从1979年被Ecklund和Balsley发现以来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同北半球极
近几年来,随着Internet的快速应用与发展,迫切需要新的互联网协议IPv6来解决目前网络中的问题,IPv6协议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目前,IPv6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