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自上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调查中,无论在仪器野外采集、资料处理与解释还是在理论方法的基础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其他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一样,数据质量是基础,而资料的处理则是关键,它们对于地质解释至为重要。尤其是在采集的数据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资料的处理则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虽然影响折射波解释精度的因素有很多,但是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来提高勘探精度,仍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论文在对浅层地震勘探理论及折射波解释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研究了0 t 法、表层剥去法和哈莱斯法。认为表层剥去法能对地下构造能给出详细的解析;但随着地下构造变得复杂,其解析误差亦增大。因它利用了从正反两个方向来的波,在地层反射界面上不同地点产生折射,而达到地表同一观测点的波。
针对这个问题,利用从地层反射界面上同一地点形成的折射波来进行解析,以减少由于地层反射面的起伏而造成的误差,这种方法即是哈莱斯方法,但是我们发现哈莱斯法受地表起伏的影响却比较大,它在折射界面极不规则或者埋藏较深能给出很好的效果;0 t 法由于它应用的是近似等腰三角形的高作为折射界面的深度,对于折射界面水平或是曲率不太大的时候则比较准确。
本文结合自己实习的工作成果,对一些应用实例分别采用以上三种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不同复杂的地质条件层出不穷,在覆盖层厚度上逐渐接近或者超过100m、下伏基岩面的起伏角度越来越无常,而隐性的断层和岩性交接面情况越来越多。浅层地震折射波法在实际的铁路隧道勘察中解决了很多问题,为铁路选线提供了必要的参考资料,起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