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 ET)技术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双侧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及相关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联性。材料与方法:收集经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检查确诊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92例,本研究将选中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下述三个方面进行分组研究,来探讨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与脑动脉狭窄程度及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第一个方面:根据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健康人群组,健康人群组所用正常值为《国人动脉弹性正常值手册》中的正常值;第二个方面:缺血性脑卒中组再根据脑动脉狭窄率分成2组,第Ⅰ组(脑动脉轻度狭窄组);第Ⅱ组(脑动脉中重度狭窄组);第三个方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数聚集程度分成2组,第Ⅰ组(≤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组);第Ⅱ组(≥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组)。超声采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实时显示管径变化曲线,自动计算多项血管弹性指标,测定双侧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僵硬度(β)、弹性模量(Eρ)和顺应性(AC),其中弹性模量(Eρ)=(收缩压–舒张压)/[(收缩期血管内径–舒张期血管内径)/舒张期血管内径];僵硬度(β)= In (收缩压/舒张压)/ (收缩期血管内径–舒张期血管内径)/舒张期血管内径];顺应性(AC)=π(收缩期血管内径×收缩期血管内径-舒张期血管内径×舒张期血管内径)/[4 (收缩期血管内径–舒张期血管内径)]。入院后经病人同意行头颅CT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脑动脉狭窄情况,根据脑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级:轻度狭窄(狭窄率1%~49% )、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重度狭窄(狭窄率70%~100%)。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详细记录有无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心脏病史等一般情况,空腹采取静脉血收集血糖、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得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单组样本和正常值均数的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样本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单组样本和正常值均数的单样本t检验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健康人群组相比较,前者颈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弹性模量(Eρ)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顺应性(AC)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弹性较正常人下降。②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脑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和轻度狭窄组相比较,前者颈动脉僵硬度(β)和颈动脉弹性模量(Eρ)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顺应性(AC)下降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下降趋势,提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可以反映脑动脉硬化程度。③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多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数目组和具有单个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组相比较,前者颈动脉僵硬度(β)和颈动脉弹性模量(Eρ)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顺应性(AC)下降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下降趋势,提示心血管危险因素可明显影响颈动脉硬化程度。左右侧颈动脉各弹性指标结果显示左右无差异。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评价血管弹性的一项新的技术,通过测量颈动脉弹性相关参数可以反映颈动脉弹性,通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颈动脉僵硬度(β),颈动脉弹性模量(Eρ)及颈动脉顺应性(AC)和《国人动脉弹性正常值手册》所用正常数值相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同时通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轻度脑动脉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比较我们发现,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越高,颈动脉弹性越差。而通过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组和单心血管危险因素组缺血性脑卒中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大血管危险因素增多,颈动脉弹性降低。所以通过应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测量颈动脉弹性可以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认识和治疗起到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