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道德承诺是"应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受制于人的发展水平及社会道德而表现出不同的"实然"状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为指导来考察教学道德发展,可知教学道德发展大致经历了"奴化型"教学道德和"功利型"教学道德.在当代中国,教学道德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人道、平等和新集体主义.当明确了教学的道德承诺、教学道德的逻辑演化以及当代中国教学道德价值取向之后,以此为基础,就可以逻辑地探讨当代中国教学道德架构.应该说,教学道德有两个向度,即外生道德和内生道德.教学外生道德是指人类教学活动所体现的人类特定社会伦理价值,而教学内生道德则是指教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项发明而必然体现的伦理价值,是由教学的道德承诺决定的.教学外生道德制约教学内生道德的具体表现形态,反过来,教学内生道德也对教学外生道德产生影响.基于此,在当代中国,教学外生道德是人道、平等和自由,教学内生道德具体表现为发展、合作和自主.应该说,追寻当代中国教学道德价值,除了要营造社会环境外,还要进行教学制度和教学过程等方面的改革以及提升教师素养.就教学制度而言,要分别在生态式管理、对话式评价和弹性化的观念指导下进行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和班级授课制的改革.就教学过程而言,就是要回归"现实生活".为此要打破确定性的教学知识观、确立教学"生活认识论"基础、确立教学"生成性思维"、使教材具有"亲和性".具体到策略上,要拒斥"计划主义"和"方法中心主义",倡导"合作性计划";强调师生互动的"多维"性;确立教材掌握的意义标准;确立"存在"式的学习观念.就教师而言,要养成教师德性、培养教学传统感和重塑教师自我形象.这其中要持生命性教师德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