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对个别正常(牙合)牙唇(颊)舌向轴倾度进行测量分析,初探上海地区牙唇(颊)舌向轴倾度的正常范围,讨论以CBCT技术测量牙唇(颊)舌向轴倾度与传统意义上牙转矩的差异。方法采集10例个别正常(牙合)成人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数据,年龄23.22±3.18岁。应用Dolphin3D软件和Simplant pro11.04两种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分别定义牙长轴,建立测量坐标系,测量牙列内每颗牙整体唇(颊)舌向轴倾角。应用SPSS v19.0软件对每颗牙轴倾度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所测左右同名牙轴倾角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讨论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1. Dolphin3D软件测量结果以平均值及标准差做统计学描述,牙列中唇(颊)舌向轴倾度最高为中切牙(30.38±4.15°),随牙位向后逐渐下降,至第一磨牙处为最低(3.45±3.09°),与(牙合)平面接近垂直,第二磨牙轴倾度又上升;下颌轴倾度最大为中切牙(26.69±3.28°),随牙位向后呈下降趋势,至第二磨牙处最低(-14.30±5.52°)。2. Simplant pro软件测量结果显示相同趋势,上下颌最大值为中切牙(26.81±3.30°;23.51±3.98°),上颌最小值为第二前磨牙(3.59±3.77°),下颌最小值为第二磨牙(-11.48±7.14°)。3. Dolphin3D软件及Simplant pro软件测量结果显示上下颌中切牙至第二前磨牙均显著相关。结论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冠转矩,CBCT测量技术将牙根纳入考察范围,能更有效获得牙在唇(颊)舌向的三维位置,所获得的上海地区个别正常(牙合)牙唇(颊)舌向轴倾度的正常值范围,其准确度较高。本研究所采用的两种测量方法所测得的前牙区及前磨牙区唇(颊)舌向轴倾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