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108家江浙中小板制造业公司为样本,选取样本公司2011—2015年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融资的影响。首先,本文对信息披露质量、债务融资及其两者关系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其次,对信息披露质量、债务融资概念进行界定,并梳理了融资基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等基础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信息披露质量如何对债务融资产生影响,并以此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1)信息披露行为的规范性与债务融资水平正相关;(2)会计信息反映的盈利能力与债务融资水平正相关;(3)会计信息反映的偿债能力与债务融资水平正相关。然后,在研究设计中,基于信息质量特征的相关概念框架和信息披露规则,建立了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地,从信息披露行为和披露内容所反映的经济实质两个维度构建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价体系,即从信息披露的“精确度”和信息披露“内容”两个维度来理解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前者体现了信息“可靠性”这一质量特征,后者则体现了信息“相关性”的质量特征,整个评价体系强化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信息披露行为的规范性参照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的结果;运用因子分析法,以盈利能力公因子、资产抵押能力公因子和现金流公因子衡量债权人关注的披露内容所反映的经济实质。最后,对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江浙制造业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有较强惯性,仍有改善空间。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满足债务融资需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企业会计信息反映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均与债务融资水平正相关。这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这两个企业特质,即信息披露内容所反映的经济实质,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是显著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盈利能力,银行更看重企业的偿债能力,特别是企业经营现金流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虽然信息披露行为的规范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提高信息披露行为的规范性仍有现实意义。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