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 1.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血管病变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2.观察胃血管病变和代谢紊乱(糖、脂和自由基)在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排空延迟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对DGP大鼠血管病变的影响; 4.血管病变在DGP大鼠胃排空延迟中的作用与机制; 5.DGP大鼠血管病变在胃和胰岛组织结构与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6.DGP大鼠胰岛和病变特点,胃激素与神经递质分泌紊乱与胃动力单位损伤; 7.血流干预药物止血敏与蚓激酶,及中药“糖胃康”对DGP大鼠胃动力影响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2.方法 2.1.临床实验 2002年1月-2005年3月就诊病人。随机纳入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患者146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64例;年龄32-70岁;糖尿病病程1-78月;无大血管病变者55例,有大血管病变者91例。观察测量并记录以下内容:(1)患者年龄(岁)、性别(0-女,1-男);(2)病程(月);(3)DM文化程度(1-初中和小学,2-高中与中专,3-大专,4-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4)并发症(肾病、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等眼病;(5)和神经病变,0-无,1-有);(6)体力活动(0-轻度,1-重度);(7)脑力强度(0-轻度,1-重度);(8)业余锻练时间(1-<30min/天,2-30-60min/天,3->60min/天);(9)病史(DM家族史、高血压病史和肝病史,0-无,1-有);(10)测身高、体重,计算体型系数=身高(cm)/体重(kg);(11)测血压,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mmHg);(12)测胸前心脏及肢体导联心电图,观察各波段和间期有无异常(0-正常,1-异常),同时记录平均心率(次/分钟);(13)取颈动脉主干、肱动脉、髂动脉和股浅深动脉分叉近端10mm处,采用高分辨力彩色超声仪观察大血管病变,以四处大血管任意一处病变即为DMAP病人,四处大血管均无病变都为非DMAP病人(0无血管病变,1-有血管病变)。(14)清晨空腹抽血查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E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mmol/L)。采用二值变量Logistic向前条件逐步回归法分析DMAP危险因素。 2.2.动物实验 取131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正常组10只,造模组121只,所有动物禁食12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状态下测血糖,剔除血糖过高或偏离正常值较大的动物,称重,一次性腹腔注射0.1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链脲佐菌素(STZ)60mg/kg造模,正常对照组大鼠单次腹腔注射等容量的0.1mol/L(pH4.5)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大鼠造模后,给予自由饮食。至造模后第7天,所有实验大鼠在禁食12h后剪尾采血测血糖值,以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计算机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模型组、止血敏组(20只左右)、蚓激酶组(30只左右)和糖胃康(30只左右)组。造模成功后第3天起,糖胃康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