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出口业务国际结算的信用风险是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尤其面对当今国际交往买方市场的庞大力量,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选用基于商业信用的结算方式,这无疑增大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而形成大量的呆账、坏账。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海外应收账款的数字更是庞大与惊人,这严重影响了出口业务的健康发展以及出口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对国外企业进行资信调查以及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准确对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有效控制信用风险,这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还具有很高的现实价值。判别一个国外进口方的信用状况即分析其偿债能力的好坏,企业信用状况好,可以及时偿还到期债务;而企业信用状况不好甚至是存在欺诈行为,将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进而对出口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通常一个企业出现信用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信用正常到逐步恶化,最终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所以,一个交易伙伴的信用状况是可以通过事先调查而获得的,可以凭借一些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对交易伙伴的信用状况即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而选用适当的结算方式与风险规避措施去化解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本文首先对出口业务国际结算信用风险管理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即国际结算、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进行分类与总结。从出口业务国际结算方式所产生的信用风险的角度出发,总结、对比各种结算方式的信用风险,通过识别国际结算信用风险的引发因素、探寻风险的成因,进而评估所产生的风险的大小,同时对风险进行监测与控制,最后对企业系统构建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提出各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