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入当今全球化信息时代后,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和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正逐步进入“读题时代”。经济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次语体,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作为经济新闻的“眼睛”,新闻标题语更应成为语言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受报导对象本身及客观经济现象的限制,经济新闻往往给人抽象深奥、索然乏味的印象。要使经济新闻易于接受进而得到广泛传播,关键在于经济新闻标题的构思与表达,标题的提炼是新闻能否吸引受众目光的首要步骤。模因论(memetics)是一个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引入人类文化研究领域的新兴理论,它着重于探究信息如何传播,以及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是文化复制因子;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仿是模因的主要传递方式。自从道金斯创造出“模因”一词,众多学者将模因论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引入他们相应的研究领域。模因论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诠释语言中的诸多现象。Verschueren(维索尔伦)指出语言的三个特性是变异性(variability)、商讨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三个特征紧密关联,而又以顺应性为主要特征。模因的形成、复制、传播都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肯定会影响模因的生存。顺应论可以很好的从认知角度对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做出阐释。所谓经济新闻标题中的“强势模因”,就是经济新闻标题语言中那些模仿、复制现实生活中的即成语言并被人们加以广泛传播的模因个体或模因复合体。经济新闻标题模因的创作过程,其实就是作者不断地选择语言结构,主动顺应语境关系的动态过程。影响模因顺应性的因素纷繁复杂,对模因生存最具影响力的是最基本的语境顺应成分包括认知因素、情感状态和文化因素。本研究在顺应论的基础上,结合模因论,尝试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旨在阐明经济新闻标题语中的强势模因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经济新闻标题语言选择过程中的语境顺应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