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优化研究——一种后现代知识观的审视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一个运用特定专业知识、独特工作方式和方法从事教学实践活动的群体。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是客观存在的,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制约和决定着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思维方式是特定的社会实践方式在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投射,是存在于教师意识中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现行教学思维方式指引下的教学实践被简单化、肤浅化、程式化,失去了原本的复杂性与生命力,逐渐暴露出的问题已经不能和社会实践的发展相适应,这迫切要求教师提升和优化教学思维方式。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我国现行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主要类型及其弊端,揭示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优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而依托现代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转型的契机,从后现代知识观的视角对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优化提供新的思路,促进教学实践适应时代要求,展示教学无穷的魅力。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简述本研究的选题缘由,分析和总结现状,说明研究目的及意义,阐释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后现代知识观解读。本部分首先介绍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及发展情况,揭示了后现代知识观的内涵,并总结出后现代知识观对知识特征的认识,即知识具有文化性、境域性、价值关联性、相对性、主体性、开放性、多样性和生成性等特征。   第三部分,教学思维方式的内涵与结构。本部分剖析了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及构成,认为教师教学思维方式是教师一般思维方式在教学问题上的投射,其中教学观念、教学知识体系、教学思维程式、教师个性要素、智力要素是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第四部分,现行教学思维方式的透视与反思。本部分首先分析了受现代知识观的影响,现行教学思维方式主要分为对象性教学思维方式、知识理性教学思维方式、静态预定性教学思维方式、封闭性教学思维方式、单一化教学思维方式等五种主要类型,它们对教学实践的开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迫切地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和理论支撑来分析和优化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而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理论正好为理解、审视教师教学思维方式提供了新视角,其中关系性教学思维方式、人文生活存在性教学思维方式、生成性教学思维方式、开放性教学思维方式、多元化教学思维方式是后现代知识观所倡导的教师教学思维方式。后现代知识观中教学思维方式比现行教师教学思维方式拥有更丰富的信息,它在努力寻找一种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五部分,后现代知识观中教学思维方式的优化。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优化是指在一定条件的扶持和制约下,教学思维方式通过充实和提升所能实现的最大成效。由于教师教学思维方式存在改变和优化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因此教学观念的改变是优化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前提;改进教学行为习惯是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优化的加速器;积极反思是优化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催化剂;学校的管理和教师共同体的构建是优化教师教学思维方式的保障。   第六部分,结束语。对前文所述进行反思,总结收获与不足,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Theo van der Voordt在建筑策划领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退休后又来到了人与建筑研究中心从事使用后评估的研究工作,掌握了大量一手的
<正>多年来,制播分开在激活广电运营活力、提升市场化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制播分开,各大卫视纷纷探索个性化的运营策略,以一批民营制作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制作力量也逐
巴格莱(1874——1946)是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广博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对教育问题形成了独特的见解,特别是在教师教育
通过对保罗先生的访谈,了解了意大利的建筑策划的起源与发展,展示了其作为建筑设计重要环节的作用,同时也探讨了其在建筑教育中普及的必要性与局限性,并对其未来发展做出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