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heme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工程结构设计大多数基于刚性地基假定,地震分析只考虑上部结构。当地基刚度很大而上部结构刚度很小时,这种假定在工程精度范围内是合理的,但当上部结构与地基的刚度比增大,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会产生较大的误差。这种误差主要是由两点原因造成的:地基的存在改变了上部结构的动力特性;地震动的输入与自由场输入有所差别,所以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反应分析对于工程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地基考虑不同土层、上部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总结归纳了土-结构相互作用现有研究现状,对土-结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借助于SAP2000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刚性地基假定与相互作用整体有限元模型,详细分析了土-结构相互作用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具体开展如下工作:对动力平衡方程、动力分析方法、阻尼设置、地震动输入、人工边界等土-结构相互作用基本理论进行归纳,并从中选择了适合本文的分析方法;采用简化的粘-弹性边界即弹性边界,建立不同场地的四种土-结构相互作用整体三维模型,分别对考虑和不考虑相互作用体系进行模态分析,得出不同场地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自振周期变化规律;采用目前工程常用的设计反应谱法,计算了考虑和不考虑相互作用的上部结构的地震总作用力和各层最大位移;建立三种柱截面和三种上部结构层数模型,讨论柱截面和上部结构层数对地震作用的影响;进行自由场场地地震分析,得出不同场地的地震波传至地表后的加速度时程;利用自由场分析得到的地表波和原始的基岩波分别输入至刚性地基假定模型和相互作用体系模型,得到考虑和不考虑相互作用的上部结构各层加速度、各层最大位移、各层层间位移和各层层间剪力。
其他文献
冷弯薄壁连续檩条由于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轻型房屋结构。檩条作为轻型房屋的附属构件,不参与主体结构的设计,设计人员主要依靠手算和以往的经验进行设计验算,非常麻
轴心受拉构件广泛应用于主要承重钢结构,如平面桁架、空间桁架和网架等。这些构件在节点处与其他构件连接时,往往只有部分截面与节点板直接相连。这时构件截面部分承受荷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增长迅速,其中建筑直接能耗约占我国总能耗的1/4左右,而空调系统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65%左右。现代居住建筑的大量增加和空调的普遍应
生态复合墙结构作为一种生态环保、节能保温、耗能减震、快速建造、经济实用的住宅结构新体系,其内填材料种类较多,可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选用生态墙体材料。由于复杂的
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业劳务用工情况和天津市的基本情况,再通过大量研读文献,以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建筑业农民工的概念进行了科学的定义,对建筑业农民工这个群体的特点做了详
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氨氮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消减水体沉积物的氮负荷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扬州古运河和西安人工湖富营养化水体沉积物为研究
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需要,通过对PHC管桩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浸水载荷试验,利用滑动测微法进行桩基内力测试,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天然工况及浸水工况下的单桩承载特性。然
为满足胶州湾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求,s,简称AHP法)分别建立了陆域和海域的稳定性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得出9种陆域因素和4种海域因素对工程地质稳定性影响程度的权重。在1:10万的底图上,对胶州湾地区进行了单元网格剖分,共剖分单元409个,其中陆域343个,海域66个;对陆域采用边长为3km的正方形网格剖分,对海域单元进行了加密剖分(沿NW~SE对角线将正方形单元剖分为两个三角
在现代土力学中,挡土墙后土压力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困扰岩土工程界的传统课题。经典的库伦和朗肯土压力理论,因其具有计算模型简单易用、力学概念清晰明确的优点,一直为工程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