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了室内和室外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双七瓢虫Coccinellaquatuordecimpustulata (Linnaeus)的发育历期、捕食量和捕食功能、抗逆性、及对大豆蚜控害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在19、22、25、28和31℃恒温条件下,对双七瓢虫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双七瓢虫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缩短,发育速率加快。试验测得双七瓢虫的卵、1~4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47、12.15、12.74、15.02、12.96和13.09℃,相应的有效积温分别为39.16、34.06、22.89、21.36、39.93和42.41℃·d.。根据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建立了回归方程和历期预测式。2、明确了双七瓢虫成虫低温下存活能力。不同温度下双七瓢虫耐饥力研究结果表明:在5℃时,双七瓢虫成虫、4龄幼虫抗低温能力较强,蛹耐低温能力较弱,死亡率高。在19~31℃范围内,双七瓢虫各龄幼虫随着温度降低,存活时间延长。3、测定了双七瓢虫对大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双七瓢虫捕食大豆蚜的数量与大豆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双七瓢虫4龄幼虫对大豆蚜日捕食量最大,3龄幼虫和成虫次之,2龄和1龄幼虫最小,捕食者对猎物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双七瓢虫成虫及1~4龄幼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依次为:Na1=1.1305Nt1/(1+0.0137Nt1),Na2=0.8564Nt2/(1+0.0491Nt2),Na3=0.7158Nt3/(1+0.0142Nt3)。Na4=0.9983Nt4/(1+0.0097Nt4),Na5=1.1309Nt5/(1+0.0089Nt5)。4、研究了在室内条件下,双七瓢虫对大豆蚜虫的控害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成虫瓢蚜比为1:75时,10日控蚜效果达到100%,瓢蚜比为1:100,12日控蚜效果能达到90%;幼虫瓢蚜比1:15,第6天控蚜效果达到98%。5、采用田间罩笼方法研究了田间条件下,双七瓢虫成虫对大豆蚜的控害作用。试验表明:双七瓢虫成虫敌蚜比为1:75时,第15日控蚜可达到86.7%;敌蚜比大于1:75,双七瓢虫控蚜显著。当敌蚜比小于1:125时,控害效果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虫龄逐渐变大,活动能力增强,捕食量变大,控蚜效果增强。当敌蚜比为1:10时,第6日控蚜效果为64.5%,第8日控蚜效果达到100%;敌蚜比为1:15时,第10日控蚜效果达到81.1%,第12日达到91.5%;当敌蚜比为1:20时,第12日控害效果能达到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