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国孕产妇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率的策略和政策建议,从而达到促进孕产妇保健服务公平,提高孕产妇健康水平的目的。方法:本研究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地域分布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山东、河南、甘肃3个省,然后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在每个省随机抽取3个地级市,于2010年8月在每个地级市的计划免疫接种点随机抽取2009年7月至12月之间分娩的2021例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统一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根据调查对象的回答情况据实填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如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配偶状况、生产经历等),以及孕前、孕期、产时及产后各个时段(孕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产时、产后等)的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调查结束后,利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分别对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进行统计描述,对可能的影响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021份,回收1997份,回收率为98.81%,有效问卷为1945份,有效回收率为97.40%。在调查的1945例孕产妇中,其中甘肃681例(35.01%),河南581例(29.87%),山东683例(35.12%)。家住在城市的976例(50.18%),家住农村的969例(49.82%)。年龄在17~45之间,平均年龄为(26.88±4.15)岁。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有202例(10.39%),初中文化程度713例(36.66%),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的617例(31.72%),大学或大专文化程度的370例(19.02%),研究生及以上文化程度的43例(2.21%)。家庭年收入在3500元到480000元不等,其中,农村居民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23976.60±25980.78)元,城市居民的家庭平均年收入为(32585.69±18654.44)元。医疗费用主要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个人收入来支付。大多数(1022例,占52.54%)孕产妇的居住地距离能提供孕产妇保健服务的机构的路程不足5公里。孕早期系统保健管理卡建卡率为49.77%,产前保健指导率为82.98%,产后保健指导率为52.75%,产前检查率为99.33%,产前检查5次率为74.24%,住院分娩率为98.61%,产后访视率为42.21%,产后访视3次率为9.51%。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孕产妇孕产期各个阶段的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就医距离、活产生育数、居住地以及婚姻状况等。结论:本研究发现孕产妇首次产前检查时间滞后,孕前保健服务利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后访视率低,孕产妇保健服务有待加强。政府、相关妇幼卫生机构、孕产妇自身及其家属都应该根据其影响因素探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努力提高孕产妇自身的保健知识水平和保健服务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