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百合ACC氧化酶反义基因遗传转化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7467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合是世界著名的五大切花之一,其花朵硕大,色彩各异,姿态优雅,芳香浓郁,倍受人们喜爱。全世界切花百合的每年销量数以亿计。但是,百合与其它鲜切花一样随着花朵的开放迅速衰老,如何延长百合花朵的寿命已成为生产与消费上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是近年来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百合为乙烯释放型花卉,百合花朵开放时,伴随着乙烯的释放和衰老。因此,将ACC氧化酶反义基因导入百合体细胞中,通过调控百合乙烯表达来控制百合的衰老,以达到延长百合花期的目的。本研究是在构建好的百合ACC氧化酶反义基因基础上,以东方百合‘索邦’为试材,建立百合遗传转化愈伤组织受体系统和直接分化受体系统,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ACC氧化酶反义基因转化研究,以获得转化的百合ACC氧化酶反义基因植株,为百合遗传转化提供依据。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东方百合‘索邦’愈伤组织受体系统以东方百合‘索邦’田间取材的鳞片、再生形成的小鳞片及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愈伤组织受体系统,3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NAA 0.5 mg/L+6-BA 0.4 mg/L+蔗糖90g/L+VB1 4.0 mg/L;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 mg/L;愈伤组织潮霉素抗性质量浓度为20mg/L。2.建立了东方百合‘索邦’直接分化受体系统以东方百合‘索邦’再生形成的小鳞片和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分化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NAA 1.5 mg/L,MS+NAA 0.5 mg/L;小鳞片和叶片潮霉素抗性质量浓度为15 mg/L。3.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体系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对物质、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逐渐由聚集、功能分散的简单模式发展为有序、互补的综合模式,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与市民的生活紧密联系。作为城市居民生活、休闲的主
星花凤梨(Guzmania lingulata)是一种室内观叶观花花卉,花期达半年之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受大众喜爱。本研究以观赏凤梨的短缩茎、老叶鞘、嫩叶鞘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土壤微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能够有效的反应森林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土壤酶活性能突出的反应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水平,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共同参与土壤养分循环,
土壤的质地、团粒结构、持水性能、孔隙状况和容重等是重要的土壤物理因子。它们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土壤的通气性、蓄水保肥能力以及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等方面
本文所论述的内容是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申请的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的项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化(ITTO PD 295/04 Rev.2(M))的资助下完成的。目前,世界各地已经出现各种各
野生花卉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具有较高的观赏及应用价值,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是一种亟待研究开发的新型花卉。本研究在引种驯化蓝刺头两年的基础上,对其群体进
桑天牛卵寄生蜂对桑天牛的为害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野外寄生率可高达50%。因此,保护、放养桑天牛卵寄生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如何增强桑天牛卵寄生蜂的生防效能是目前亟待解
林分生长预估模型是目前林分生长更新的一种重要途径,许多学者利用林分生长模型对林分资源数据进行了更新,如全林整体模型(唐守正,1991)为小班资源数据更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