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政控制到专业引领——学校教学管理变革取向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c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时代的兴起和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而与人的存在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自然也必须完成相应的变革和转型。如今的教育正在力图从注重共性和数量的传统教育向关注个性和质量的现代教育转变,关注人的差异性和个性潜能发展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使命。教学作为教育的主要实践载体,也应该从以共性和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表现出对个体差异和创造能力的关注,而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实践则是实现功能转变的前提。   当然,教学实践形态的变革绝不是自发产生的,它不仅依赖于实践主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更需要对相应的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变革,变革的重点是从关注教学的规范、统一转向支持教学的创新和多样。学校场域中的教学管理变革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教学实践形态的转型、作为重要契机的新课程改革、学校管理权力的下放以及专业权力的凸显。这些力量的推动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学校教学管理的价值取向,不再执迷于控制,而是转向对教师的专业支持、服务和引领。外在控制型管理只能带来合格规范的教学,却无法创造真正高品质的教学。高品质的教学只有通过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热情和唤醒教师潜在的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实现,为此,以尊重教学专业属性的注重专业引领的新型教学领导和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重要议题。   教学实践的基本品性是教学管理变革的内在根基。教学实践是一项人之为人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智慧、伦理、情感和个性特征。无论是教学智慧的养成、伦理目的的达成还是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互动与交流,都是建立在教师个体品质的基础之上。因此,管理者必须鼓励教学者的多元化选择,鼓励他们实践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努力减少各种形式的思想和行动的同一性和一元化。当然,对教学管理的二重性本质也是教学管理从控制型向引领型变革的内在依据。教学管理的二重性包括价值取向上“成人”与“成事”的统一、内容构成上常规与创新的统一、实践操作上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以及手段应用上技术与伦理的统一。   传统教学管理的根本病症在于它的行政取向,具体表现为理性主义的管理理念、控制主义的管理目的、行政主义的管理方式和形式主义的管理手段。教学管理的行政取向导致了根深蒂固的管理主义意识和控制情结,甚至出现了行政权力干预专业权力的现象。传统教学管理是建立在科层体制的基础之上的,科层制关注的是从属而不是创新,是统一而不是个性,这是一种控制型的管理形态。如果一味地使用控制型管理的话,就会出现依附性实践、操作性实践、同质性实践和重复性实践等几种异化的教学实践形态。在教学专业性日益凸显的今天,探索从控制为主转向引领为主的教学领导和管理体制是新时期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基本走向。   学校教学管理变革的实施不仅需要我们对错综复杂的教学现实作出判断,还要审查行为背后的思维假定,重新定位行政权力的边界和功能,尊重专业权力并改革妨碍教师发挥专业潜能的体制和环境。管理者不仅要树立“生命人”的人性假设、基于教育立场的管理逻辑,还要不断塑造道德权威和专业权威的影响力,要在组织结构、制度规范和文化建设上探索切实可能的变革路径,同时努力寻找学校外部的专业力量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帮助和引导。当然,教学管理变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在变革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困境和阻碍,这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能力和素质。   人的问题是教学实践变革的中心问题,我们必须将结构的变革与思想、观念的变革联系起来,否则变革的最终目的将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在学校内部构建相应的教学领导力量,以此来支持、服务和引领教学实践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领导是一个多主体的行为,它更多地强调学校内全体成员为了教学实践的革新和发展而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和凝聚力。校长的教学领导、教研组长的领导和教师个体的领导力是三种基本的教学领导力量。当然,教学领导力量的生成需要各种条件的支持,涉及到如何重建学校场域中的权力关系,以及行政力量如何支持教学等,同时教学领导主体本身也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提升自己。   教学实践的存在本身是生产-创造性的,仅仅靠外部的规范、限制和训练并不能带来教学品质的真正提升,教学实践的改善最终依赖于教师内在的追求和探索精神。只有当教学管理从控制向引领转变时,教学才不是既定的和规范的,而是呈现出自主和创新的特征。当前最重要的是,鼓励教师建立自身的教学思想,通过思想的丰富来促进教学实践的多元化创新。
其他文献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人都顶着巨大的压力工作生活,身心俱疲。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人人都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关怀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我
退役运动员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一直是国家较为关注的问题。退役运动员这一群体的生活、工作、健康等情况,关系到在役运动员的发展,体育人才的储备,甚至关系到我国体育
结构不良问题是与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结合最紧密的一类问题,心理学界对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研究是问题解决研究的新方向。结构不良物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的,也是教学中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