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开展的家庭医生制度是刚刚起步的新生事物,正处于探索期和创新期。是继续推行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供给模式好呢?还是采取以政策支持的一种社会化供给模式好呢?医疗卫生服务本质是准公共物品,它具有不完全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因此,准公共物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非营利组织或者私人提供。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的范畴,是一种历史的范畴,它具有价值实现功能、供给功能和服务功能等。因此,要看清市场的重要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不是起一定作用,而是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既探讨了现有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供给模式家庭医生制度的成功经验,并指出以公益性为主体、以基层政府供给为主导的供给模式不足之处。同时,也研究了国外家庭医生制度社会化供给的服务特征。根据上海公立医院改革路线图,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强化医院和政府间的市场关系。最后,笔者提出由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供给模式向以政策支持的一种社会化供给模式过渡的创新思维。社会化供给模式的内涵是:以政府的政策支持为主导,吸引社会力量有形资本促进办医,强化社区无形社会资本参与办医,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战略构想”,包括国内外部机遇、政府主导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前景风险分析、战略对策建议等。新的模式“亮点”是:在家庭医生制服务领域转变政府职能,放开市场准入,更多利用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力度,促进家庭医生制服务进一步发展。但是,任何改革创新都可能存在风险。社会化供给模式的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风险不可控。因此,既要发挥卫生经济市场作用,更要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在作决策、制度安排和推进社会化供给模式家庭医生制服务的全过程,都应掌握风险而且要掌控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风险。可以相信,社会化供给模式家庭医生制服务是一定会走出困局获得成功的,但不是靠政策优惠,而是靠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