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规模的扩大、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及校园空间发展的新趋势,使得高校边缘区的功能地位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高校与城市联系的前沿地带,它已不仅仅是对校园空间的限定,还被赋予展示校园文化、风貌的功能,是学校与城市进行物质、信息交换的通道和纽带。因此,对高校边缘区空间形态的研究,对促进高校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取得双赢的局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形态学、类型学、生态学、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研究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对高校边缘区空间形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阐述了课题的缘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框架;第二章简要的回顾了国内外高校边缘区空间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第三章从空间关系、功能、社会价值以及特性等方面出发,对高校边缘区空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认知;第四章以细胞学原理为基础,通过高校边缘区空间在高校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进行联系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与形式的不同,对高校边缘区空间形态进行了类型分析;第五章分析了影响高校边缘区空间形态的因素;第六章在前几章研究的基础之上,对高校边缘区空间形态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优化原则和策略。高校与城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而前进着。城市促进高校的发展,高校推动城市的繁荣。希望本文的研究,为促进高校与城市的互动发展以及科学的指导校园的整体建设能有所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