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倦怠一直是研究者研究的热门话题,这种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和学习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在学习中,身体和心理上都有着较大变化。很容易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厌学,身心疲劳等现象。为此,研究高中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及原因,有助于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使其乐于并主动学习,帮助其顺利度过高中阶段。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洼县高级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从而得出其学习倦怠的特点,进而提出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的策略。本研究选取盘锦地区一所重点高中5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选取10名学生进行访谈研究。通过调查与访谈明确了中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原因。通过对学习倦怠现状的比较分析,总结出中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的特点为:1.高中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倦怠,但此现象并不严重。2.从性别上分析,男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女生。3.从年级上分析,高二学生衰竭程度高于高一学生;高三学生学业疏离程度高于高二学生,且高二高于高一学生。4.班级干部学生的衰竭程度高于非班级干部学生;在效能感维度上,非班级干部的效能感低于班级干部。5.中等偏下成绩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高于中等生和上等生。6.城镇学生的衰竭和学业疏离程度高于农村学生。通过对高中生学习倦怠原因的分析,明确了高中生学习倦怠原因的特点为:1.学校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过重的学业负担,单一的课外活动,不合理的管理方式;2.教师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教师素质和师生关系;3.学生因素是影响学习倦怠的内在因素。它包含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4.同学关系,同学在学习上是否给予帮助对学习倦怠有影响;5.家庭因素不容忽视。家庭关系和谐程度,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习环境影响学生学习倦怠。根据以上对现状和原因的比较分析,提出缓解高中生学习倦怠的策略: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2.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丰富课程内容和种类,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5.重视学困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其树立自信心;6.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及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