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信用缺失的根源与对策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信用处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政府合法性的根基。良好的政府信用有利于充分体现政府施政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回应,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状况普遍堪忧。本文以政府信用为研究对象,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探讨当前地方政府信用缺失之根源与应对之策。   政府信用本质上表达的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从双方主体角度来看,政府实际作为与公众主观印象构成政府信用的两面,二者相互影响。但政府实际作为是政府信用的主体部分,也是公众印象的基础与前提,加之对公众认知过程的干预能力,使得政府在信用形成机制当中占据主导地位。从契约角度来看,本文从约束范围与效力的角度进行划分,将政府信用契约分成三个层次:狭义契约、广义契约与元契约,体现了政府信用的三重内涵。   西方民主国家的现实与相关研究表明,政府信任水平下降具有普遍性,是民主宪政发展与权利意识提高的必然结果,具有不可选择性。但是,我国的地方政府信用缺失具有鲜明的民族与时代特点:一方面,我国传统的低信任社会结构,包括统治阶层外儒内法的统治理念,社会成员内外有别的伦理实践,尤其是伴随社会整体转型导致的社会整体价值混乱,成为当前地方政府信用资源不断流失的独特背景;另一方面,政府主导现代化过程,权力的强势地位导致信用主体对于政府信息、职能定位、契约归向的彻底垄断,极大加剧了政府失信的道德风险。信用生成机制当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是地方政府失信的主体特征与根源所在。   政府信用水平取决于既定的社会文化体系,深受当前制度安排的影响。通过对缺失根源的分析可知,地方政府信用建设应注重内外兼修:一方面,通过文化宣教与制度建设,全民树立信用意识与责任意识,改善低信任社会信用结构,提高法律与制度权威,从而实现外在制度环境的优化;另一方面,着眼于信用主体的运作机制建设与创新,通过调整政府与社会关系、重新定位政府职能、规范权力运作、强化多元监管以及专项信用制度建设,以打造有限政府、服务政府、有序政府、责任政府以及信用政府。总之,以政府内在制度建设与外在社会制约为核心的双向制衡机制,被视为解决当前地方政府失信问题的核心对策。   改善地方政府信用状况,已成为转型期应对诸多复杂矛盾、创造社会稳定发展更大成果的必经之路。  
其他文献
中考是初中教育中具有周期性的一项重要工作,中考命题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中考数学命题对初中数学教学具有双重的导向功能,既能引导课堂教学贴近教学目标,也可能产生“应
有效的激励,是激发公务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保障高效履行工商部门的职能职责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随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挂牌,重庆工商系统也面
研究背景:盲与低视力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视力损伤的人群约为1.8亿,其中4至4.5千万是盲人,估计到2020年盲人数量将增加一倍。近年来,
<正>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写生和创作都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词汇了。写生是艺术家亲近大自然,与客体能动交流的一个重要艺术活动;创作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体悟和提炼。通
期刊
摘 要:完善税务会计系统是保障企业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但是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会计工作中存在很多税务问题。本文就企业会计中常见的税务问题分别为三点进行分析:我国税务会计工作特征与原则、企业会计中税务问题、企业会计工作中常见税务问题完善策略。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务问题;税务稽查  中图分类号:F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30-0302-02  引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深刻的要求。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生教育位于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着人才输出质量符
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促使人们对政府规制进行反思。自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放松规制与规制改革运动兴起,政府再一次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向企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