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克视角下的玄学诗歌中的爱情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jie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一直以来都是诗人们所衷爱的一个主题。中世纪时期的英国诗人要么避免涉及世俗的肉体之爱,要么用道德伦理来压制它。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没有完全排斥肉体之爱,但相比之下更倾向于高尚的精神爱情。而在十七世纪,一种新的动态宇宙论在宗教与政治的激烈冲突、教会与国体的惨烈争斗、宗教的改革运动与反改革运动等矛盾共生关系中诞生。这是一种跟西方传统宇宙论截然不同的理论。在社会各方面呈现一片混沌之时,一种全新的巴罗克艺术风格出现了。与此同时,哲学与科学上的进步使人们开始怀疑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并对尘世生活开始了思考。这一时期的诗人身陷身心二元对立的囹圄。一方面,他们留恋世俗爱情所带来的愉悦;另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冲破世俗的躯壳,上升到纯粹的精神领域,谋求与上帝的结合。因此,玄学诗人的爱情诗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偏离了文艺复兴时期升华了的、超现实的和偶像化了的彼特拉克式抒情诗。在斯图亚特看来,爱情是由自由意志向导,直觉的、不受约束的。而自由意志对爱情对象的选择能够揭示选择者本性里面的突出特点。本文通过分析多恩、克莱萧、赫尔伯特和马维尔诗歌中的巴罗克爱情,旨在探索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大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第一章是导论。该章主要介绍了彼特拉克抒情诗中诗人对精神爱情与世俗爱情的态度、十七世纪的历史背景、巴罗克风格和玄学诗歌的主要特点。第二章主要讨论了玄学诗人世俗爱情诗中的巴罗克特征。这一章节分析了玄学诗人偏爱世俗爱情的原因,研究了他们用于表现世俗肉体之爱的意象并尝试着分析诗人们通过并置不同的感官感受从而得到玄学情感这一诗学技巧。第三章《沉思中的爱情》讨论了神圣爱情的内涵,以及诗人们通过宗教沉思从而摆脱月下世界的异变和转瞬即逝,上升到纯粹的精神领域。该章的第三部分还对沉思中光这一意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第四章主要集中关注玄学诗人们借以表现其在身心对立、神圣与世俗爱情对立之间的挣扎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包括:玄学奇喻、矛盾修辞法和夸张。最后一章肯定了巴罗克风格在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归纳总结了玄学诗中巴罗克爱情的表现形式,提出了本研究的意义与局限性,并给出了作者的期待。
其他文献
自从爱德华·阿尔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美国剧坛崭露头角以来,他常常因为作品中存在对美国现代社会紊乱的家庭关系的描写而被公认为是一个社会批评家。   在对阿尔比的《美
长时间以来,传统的翻译研究倾向于把忠实原文视为评判翻译作品的准则之一。二十世纪末,关联理论被运用于翻译研究,并且为中国典籍英译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指导。一方面,关联理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舞台中所扮演的角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包含习近平的多篇重要讲话,演讲和访谈,为世界了解中国领导集
在20世纪初的美国历史上,尤金·奥尼尔被认为是“现代美国戏剧之父”。他带领美国戏剧走出了一味的情节剧的俗套,并且逐渐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与认可。他的戏剧展示了在美国社会
旅游信息语篇存在的主要目的,是向潜在旅游者提供旅游信息服务,推荐旅游产晶。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更加普遍的休闲生活方式。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也开始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母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汉语和日语同属于汉字圈,字形、语义等相近之处众多,因此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日语时经常会基于自己已有的母语知识来
从空间政治的角度看,《暴风雨》展示了一个由主导权力确定一切关系的异托邦。虽然,普洛斯彼罗落难流落到荒岛,但他凭借自己的魔法在岛上重新建立起他的空间权力关系。这个重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