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遗址是指中国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化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它们的占地面积,小者几十公顷,大者可达几十平方公里。近年来,城市化的胁迫作用使得地处城市郊区的一些大遗址保护区在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之间产生明显博弈。作为遗址保护的重要利益群体,遗址区居民的保护态度与行为对遗址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国内关于大遗址保护的相关研究文献中,保护原则、开发思路或规划构想讨论较多,对置身于保护区之内与遗址有密切关系的居民群体的行为特征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以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为例,基于居民生活质量与保护态度的视角对汉长安城遗址区遗址保护与区域发展进行以下探索性研究:
(1)在对政府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与现场勘察的基础上,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与初步诊断。
(2)运用了问卷调查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其中问卷结果充分体现了居民对自身及其社会环境的认同程度,而与相邻地域的对比研究则客观说明了居民生活质量在区域内的相对水平,研究结果真实反映了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居民生活质量的整体水平与具体问题。
(3)应用风险分析方法实现了汉长安城遗址区内不同用地类型与不同区位居民用地活动对所有遗迹综合破坏程度的量化,居民土地利用活动对遗址胁迫作用得到了科学直观的显现。
(4)借助相关问卷调查资料对遗址区居民对其生活质量的感知以及保护态度与行为展开进行分析,揭示出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居民对遗址保护的态度与行为。观察到居民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同其遗址保护负外部性影响所表现出的正向关联。
(5)分别基于PRED模式与交往型规划理论对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发展对策建议与规划引导,为当前汉长安城探寻保护与发展并举之策进行理论指导与思维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