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森·麦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是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性作家之一,她与同时代的凯瑟琳·安波特、尤多拉·韦尔蒂以及弗兰纳里·奥康纳等美国南方女作家一同被人所熟知。麦卡勒斯以写“哥特式”小说而著名,她的多数作品都在探索“精神隔绝”和“孤独”这两大主题。本论文借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主要分析麦卡勒斯三大代表作:长篇小说《心是孤独的猎手》与《婚礼的成员》以及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本论文认为,麦氏作品人物那挥之不去的孤独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巴赫金笔下的“狂欢”。她作品中的“孤独者们”都需要一个狂欢化的处所,以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或是一间安静的小屋,一场期盼已久的婚礼,抑或是一间重建的咖啡馆。无奈这样美好的狂欢时刻总是好景不长,因而也无法治愈这一“通病”。因此,这些“孤独者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快乐,他们终将逃脱不了孤独的宿命。 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介绍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回顾了相关文献,也对本文的理论背景—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做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本文的结构。第二章围绕《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聋哑人所居住的“安静小屋”,展现了这些“孤独者们”如何在这个“狂欢的处所”中寻找慰藉。本章还重点分析了狂欢世界中不可缺少的诸如自由交谈、狂欢化的行为以及成对的人物等要素。第三章以《婚礼的成员》中的婚礼为主线,借助“怪异的青少年”、“女性怪诞”及“成为‘我们中的我们’”这些具有狂欢性质的要素说明了一个本可以供人狂欢的婚礼是如何演变成女主人公的一场“噩梦”的。第四章聚焦《伤心咖啡馆之歌》,分析了咖啡馆作为小镇居民的“理想之地”是如何产生,给小镇居民带来怎样的变化以及又是如何被摧毁的。最后一章为结论。本文认为在麦氏的作品中,故事人物摆脱“孤独”和“隔绝”的唯一途径便是建构一个狂欢的世界,它可以是一间小屋,一场婚礼,也可以是一家咖啡馆。尽管因为历史或社会的原因,这一理想的世界不能长存,但是麦卡勒斯为发掘产生“精神隔绝”的内因及寻找摆脱这一感受的出路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借鉴的。她的作品也因此成为了她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关注人性,关怀社会的最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