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新时代经济发展背景,在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已明确提出“房住不炒”,坚决遏制房价的恶意上涨。在此背景下,金融市场是居民家庭进行闲置资金投资的不二选择,因此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引起了学术界与政府的广泛关注。本文属于家庭金融领域的研究,主题较为经典,主要探究风险偏好对居民家庭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可以为促进我国居民家庭更多地参与金融市场运行,完善金融市场提供相关的建议。本文认真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普遍认为风险偏好是影响居民家庭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一个较为直接的原因,但是却较少讨论二者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在这一点上进行一点完善。首先,本文要找出与本文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前景理论。由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较易取得,本文基于此数据,选取相应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本文的主要工作在于国内外学术文献的细致梳理,以及进行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综述部分是文献梳理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现,而实证研究是另一项较为繁琐的工作,最终成果集中体现在本文的第三章实证研究部分。最终得出的结论如下:风险偏好对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增加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比重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验证了风险偏好与家庭持有金融资产之间确实存在内生性问题,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在异质性分析中,对于年轻的群体而言,风险偏好越高,更有可能进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并且金融资产配置的比重也越高,为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于老年的群体来说,风险偏好对于提高家庭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的概率和比重均不显著。而依据学历分组的实证结果显示,风险偏好的影响对于高学历群体和低学历群体均显著。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建议,其中包括出台一系列措施,主要是解决居民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这些问题,以此降低居民的谨慎性和预防性储蓄动机,提高居民的风险偏好水平,进而引导居民参与金融市场。此外,对于老年家庭群体和年轻家庭群体应当适当区别对待,对于房地产市场采取高压的监管可以促进居民家庭进行金融资产配置,并且增加金融资产配置的比重,以满足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