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属灵长目(Primates)长臂猿科(Hylobatidae)冠长臂猿属(Nomascus)。海南长臂猿是目前全球最为濒危的灵长类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CR)物种,也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仅有30只左右分布在我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原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片区内。作者于2019年4月~10月对该保护区内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及采食、夜宿地生境选择因子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和分析。本论文主要从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组成及其季节性变化、采食生境选择、夜宿地生境选择、采食生境与夜宿地生境对比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海南长臂猿保护与栖息地管理提供基础理论资料。通过访问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调查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统计分析食源植物组成及季节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有168种,隶属于52科98属。其中,有乔木142种,灌木11种,藤本15种。食源植物中取食部位是果实的有155种,嫩叶的有17种,取食部位是花的有4种。种数最多的科是樟科(Lauraceae),计26种;含有种数最多的属是榕属(Ficus),计13种。2)在雨季(5月~10月),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有46科86属150种。其中乔木127种,藤本13种,灌木10种。食源植物中取食部位是果实的有143种,嫩叶的有7种,花的有3种。主要集中在樟科、桑科(Moraceae)、番荔枝科(Annonaceae)等8个科。在旱季(11月至翌年4月),海南长臂猿食源植物有38科62属91种,其中乔木76种,藤本9种,灌木6种。食源植物中取食部位是果实的有74种,取食部位是嫩叶的有15种,取食部位是花的有4种。食源植物主要集中在樟科、冬青科(Aquifoliaceae)、桑科3个科。利用访问调查法和样方法确定海南长臂猿采食生境,运用选择指数和选择系数分析海南长臂猿对采食生态因子的选择偏好。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长臂猿对其采食生境有一定的选择和偏好。在物理环境因素方面,海南长臂猿喜欢在海拔800~1000 m区域、坡度15°~30°之间、半阴半阳坡、山坡取食。在生物因素方面,海南长臂猿取食喜欢在山地雨林、乔木密度60~90棵/900 m2、乔木胸径20~30 cm、乔木高度15~20 m、乔木枝下高5~15 m、藤本胸径5~10 cm、郁闭度50%~75%的生境采食。在人为干扰因素方面,海南长臂猿喜欢在距道路距离2~4 km、距居民点距离≤10 km、距离水源≤500 m范围内的生境采食。利用访问调查法和样方法确定海南长臂猿夜宿地生境,统计分析海南长臂猿的夜宿树种特征,并通过两独立样本Mann-White U检验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影响海南长臂猿对夜宿树生态因子的选择偏好;运用选择指数和选择系数分析海南长臂猿对夜宿地生态因子的选择偏好。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海南长臂猿对夜宿树的选择,本研究调查夜宿树515棵,均是乔木,共有83种植物,隶属于38科62属,夜宿最多的树种是公孙锥(Castanopsis tonkinensis)和杏叶柯(Lithocarpus amygdalifolius),最多的科是壳斗科(Fagaceae),主要是锥属(Castanopsis)、青冈属(Cyclobalanopsis)和柯属(Lithocarpus)。与非夜宿树相比,海南长臂猿会选择胸径更大,高度更高,冠幅更大,枝下高更高的乔木夜宿。并且影响海南长臂猿夜宿树选择的生态因子从大到小依次是乔木胸径、乔木冠幅、乔木高度、乔木枝下高。海南长臂猿对夜宿地生境的选择上,在物理环境因素方面,海南长臂猿喜欢在海拔800~1000 m区域、坡度15°~30°之间、半阴半阳坡、山坡夜宿。在生物因素方面,海南长臂猿取食喜欢夜宿在山地雨林、乔木密度60~90棵/900 m2、乔木胸径20~30 cm、乔木高度15~20 m、乔木枝下高5~15 m、藤本密度≤5棵/900 m2、藤本胸径5~10 cm、郁闭度50%~75%的生境。在人为干扰因素方面,海南长臂猿喜欢夜宿在距道路距离2~4 km、距居民点距离≤10 km、距离水源≤500 m范围内的生境。运用卡方检验、单样本K-S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Mann-White U检验比较海南长臂猿非夜宿的采食生境和夜宿地生境选择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长臂猿非夜宿的采食生境和夜宿地生境仅在地形特征和乔木胸径选择上存在差异,而对其他生态因子的选择均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