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竞技体育行业开始关注核心区力量训练这一全新视角,在一些别的竞技项目中其实已经开始运用核心区力量训练,但是在羽毛球专业中,关于核心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目前还属于起步阶段,并且在师范类高校的羽毛球专业训练教学中,此方法还并未涉及。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能够为高校羽毛球选修班的同学提供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探讨,优选出适合高校师范类羽毛球专修班学生进行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从而帮助羽毛球运动员充分的合理利用和发挥核心力量的威力,充分发挥羽毛球运动员力量潜能。本研究将结合羽毛球专项力量素质数据作为核心力量训练的量化指标,来衡量此方法对师范类高校羽毛球专业学生的力量素质影响,并通过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多学科理论来进行综合阐述。 研究对象与方法:采用查阅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实证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以及实验法。选取闽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系2013级羽毛球选修班1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名字先后顺序分成2组,每组7人;第一组为实验组,第二组为对照组;实验开始前对两组先进行羽毛球专项力量的各项指标前测,没有显著差异;随后对两组同时进行为期12周的教学实验,第一组采用核心区力量方法训练,第二组则继续进行传统训练教学。12周后进行各项指标后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为高校羽毛球专项训练提供新的训练方法以及参考依据。 研究结果:(1)经过12周的传统力量训练后,对照组15s仰卧起坐、仰卧起坐力竭成绩与前测成绩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15s仰卧举腿、15s俯卧两头起、羽毛球掷远、背起至力竭成绩比前测成绩有所显著性提高(P≤0.05),总体来看对照组后测成绩较前测成绩有很大成都改善。 (2)实验组在12周的核心区专项力量方法训练后,15s仰卧起坐、15s俯卧两头起、15s仰卧举腿、羽毛球掷远、仰卧起坐至力竭、背起至力竭这六项指标与前测成绩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 (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进行比较,在15s仰卧举腿、羽毛球掷远和仰卧起坐至力竭这三个指标上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的锻炼效果(P<0.05)。而在15s仰卧起坐、15s俯卧两头起和背起力竭这三个指标上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锻炼效果不显著。各个测试指标平均值总实验组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 研究结论:(1)通过调查访问,以及对受试者的训练测试数据,得出羽毛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为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2)科学的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师范类专业羽毛球选修班学生中能够快速提升其运动能力。 (3)核心力量训练对核心区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的锻炼有非常好的效果,且优于传统的羽毛球力量训练方法。 (4)研究结果表明,进行长时间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是提高羽毛球专项学生核心区域专项力量素质的有效方法。并使受训者在高速运动中维持身体的稳定,让肢体协调发力,使球拍在出手时更加稳定,提高球落点的准确定性。 建议:(1)闽南师范大学羽毛球选修课中通常采用一般力量训练和传统专项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理念应引进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新的训练方法的学习,结合传统训练方法的优势,发挥两种训练方法各自优点运用到羽毛球专项教学中,才能更好的体现羽毛球项目自身训练特点,提高学生专业运动成绩。 (2)在实践教学中,为了体现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核心,应对实施对象进行深层次的调查跟踪,对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的成绩进行综合评估,并且根据实际成绩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3)核心力量训练要求有较为高水准的运动器材,如果条件不达标的学校,单采用器械训练,效率会大打折扣。各高校可根据学校自身场地器材条件,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因素,发挥徒手核心力量训练和器械力量训练的合作,大大提高训练效率。加强核心力量训练的同时,应兼顾学生运动员上下肢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加大速度和力量训练的面积,综合提高学生专项技能素质。 (4)目前闽南师范大学对于羽毛球选修课的投入较少,建议加大对于训练器械的投入与使用,使学生能够全面练习身体素质,建议增加羽毛球选修课的上课时间和上课频率,使身体素质和技术,战术都可以得到全面、有效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