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从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探讨了IPO申报过程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国内外探讨公开上市审查制度的不同理论做了简单阐述并国内外学者对首次公开募股的部分问题的看法做了梳理。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适时及时的寻求与资本市场合作,实现IPO上市,是企业在日新月异的市场变化中让自身利于不败之地的优先选择。但是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终身追责”的审核要求下,IPO被否的比例逐年上升,如何避免被否决的命运,成功实现上市就很值得探究。本文分析了拟上市公司申报IPO的原因、介绍了IPO申报的流程、对证监会审查的重点问题和侧重这些问题的原因做了概括,了解不同经济环境下证监会对拟上市公司的不同要求。结合国内外IPO相关理论研究,对2017年86家公司申报IPO失败的原因做了归纳总结,通过对发审委各个关注点进行仔细地比对,分析证监会对各个指标的评判标准,以期对拟上市的企业、帮助上市的保荐机构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如拟上市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应该规避哪些问题、如何规范经营和财务核算、保荐机构在辅导上市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帮助企业更快更合规合法的完成上市目标。选取LX公司作为IPO申报失败的典型案例,进一步从各个相关角度深入分析了案例失败的原因,发现LX公司在持续盈利能力、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核算等方面存在问题,了解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对企业的后期发展会造成的影响,将这些内容梳理后对该公司提出建议。最后综合理论与案例,本文建议拟上市公司在前期规划上市时,注意提高自身的持续盈利能力、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完善内控制度、实施内部监督;合理选择会计政策,优化财务数据。希望拟上市公司经过一系列改进后,从“带病”IPO变成“健康”IPO,实现上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