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记忆合金-流体复合驱动软腔体的结构设计与运动控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fa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仿生学和材料科学的深入研究,柔性机器人凭借其灵活性、良好的人机交互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在生物救援、医疗检查、水下探测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并且逐渐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在研究形状记忆合金(SMA)性能及驱动频率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种SMA弹簧-流体复合驱动的多腔体爬行机器人,并对机器人各个构件和样机进行分析与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首先对SMA合金的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进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基本合金系的优缺点,选择Ni Ti合金作为本课题的驱动材料;其次,本文给出了SMA弹簧的理论设计和制备方法,针对SMA弹簧的记忆效应和力学性能搭建了实验测试平台,在热处理温度为450℃,训练次数为20次时,SMA弹簧的恢复率最佳;最后,开展电驱动实验,研究在不同电流和负载的状态下SMA弹簧驱动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MA弹簧的弹性系数在奥氏体相变过程中与温度呈正比例关系,所选用SMA弹簧达到驱动力稳定时的临界电流为2.18A,且稳定驱动力为9.48N;在加热过程中,SMA弹簧的收缩速度随负载的增大而减小,冷却时,恢复速度随负载的增大而增大,验证了SMA弹簧作为柔性驱动器的可行性。基于仿生学原理,通过模仿自然界蚯蚓的蠕动,设计了一款基于SMA弹簧-流体复合驱动的多腔体柔性爬行机器人,利用建模软件对多腔体柔性爬行机器人进行初步建模,并分析了其单腔体变形模块的运动原理和机器人整体运动规律。对柔性爬行机器人的驱动模块、折叠式伸缩模块和摩擦腹足等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计算和实验验证,并针对多腔体爬行机器人中的相关柔性部件,进行了浇筑模具的设计与制备。最后,基于柔性爬行机器人前、后驱动模块的差动运动规律,设计了爬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策略。利用ABAQUS对液压伸缩管进行静力学仿真,建立液压伸缩管的仿真模型,并对描述Ecoflex系列硅胶的力学模型和参数进行了拟合,验证了不同型号的硅胶,腔体结构和尺寸对其伸缩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显示:伸缩模块材料为Ecoflex00-30,波纹深度占直径25%的伸缩管,其伸缩性能较优;构建了驱动模块的热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和实验的方法测试了驱动模块在不同环境中的响应和恢复速率,结果表明:相对于静止空气,通过液体冷却系统可以将单个驱动模块的工作周期从30s下降到22.5s。对柔性机器人的关键部位进行制备和组装,搭建液压伸缩管实验测试平台,测试了液压伸缩管在不同阻力情况下,通入液体体积与伸长的关系。最后通过柔性爬行机器人的整机运动实验表明:驱动电流为2.18A时,一个运动周期的最大位移量为3cm。
其他文献
形状记忆合金是目前智能材料的典型代表,增材制造则被誉为21世纪具有颠覆性的先进制造技术,采用增材制造制备形状记忆合金及其构件,在“3D打印”的基础上增加了第四个维度,成为智能材料制备领域中极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研究主题。然而,采用增材制造制备形状记忆合金时,会造成合金较为严重的记忆功能损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微纳粉芯丝材作为增材制造记忆合金用材,发挥高沸点外皮包覆低沸点粉芯进而降低合金元素烧
本文主要聚焦于碳材料纳米流体在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光热利用。纳米流体的基液为去离子水,纳米材料分别为氧化石墨烯(GO)和MXene Ti3C2。GO具有优异的导热性、亲水性和分散性,而MXene Ti3C2则具有比表面积大、导电性优异、吸光性强和亲水性好等优点。两种纳米流体均采用“两步法”制备,通过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光吸收性能,并设计了正向和反向辐照两种光热实验对上述纳米流体的光热转化性能进行
控制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已成为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民生问题。如何快捷、有效、高灵敏地从农产品中检测农药残留,是保证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已有的检测技术方法存在检测步骤繁琐、检测时间长以及检测精度不高等不足。太赫兹光谱因具有穿透性、安全性以及指纹峰唯一等特征,在物质鉴别领域有独特优势。本文将数值研究和实验研究结合,研究了太赫兹超材料器件的设计,并分析了其性能和传感机理。在此基础上,
钢板仓是一种在农业、工业等领域被大量使用,常用作粒状、粉状、液体等物料储藏的立式仓储容器。螺旋式钢板仓具有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密封性好、重量轻、强度高等特点,是如今最先进的一类钢板仓。目前国内普遍使用80年代从德国引进仿制的40型螺旋式钢板仓成形设备,可加工最大钢板厚度为4mm、最大直径30m、高度16m的螺旋式钢板仓。为了突破该技术瓶颈,本文根据其生产技术要求,完善了成形工艺,并进行了大量数值模拟
水分是限制河北平原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小麦集约化生产所用灌溉水主要为地下水,过度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为维持较高产量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对不同限水灌溉处理小麦耗水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为提高该区域水分利用效率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四疃镇李庄村(36°86’N,115°02’E,平均海拔39.6 m)进行。选用济麦22(J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得终端产品具有高集成、低能耗、高速度等特点,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进一步减小对器件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SOI(Silicon-on-Insulator)器件比原有的体硅器件电学性能好、抗干扰性能好、运行速度快且集成密度高。SON(Silicon-on-Nothing)结构是指硅在高温退火过程中形成于空腔上的单晶硅膜,与SOI器件结构相比,SON结构的电学性能更好并且散热性能良
近年来,钢管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桥梁、车站、商业建筑等工程领域,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空心钢管混凝土柱因其截面形式的工程需要和独特的力学性能而备受关注。空心钢管混凝土在轴压作用下常出现外钢管局部屈曲破坏。为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在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外包裹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构造一种新型的复合结构,有望改善其力学性能。目前,对于此类构件的相关试验和数值模拟成果鲜见。本文基于内聚区模型(CZM)研究
A100钢(Aermet100)具有高的强度、韧性,超强抗热疲劳和二次硬化等性能,是一种性能优异且拥有广泛用途的材料。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当材料作为热轧无缝钢管顶头或传动件在高磨损、高应力的环境下服役时,会出现严重的磨损、开裂、氧化以及粘附等现象,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可以通过提升材料自身的力学、摩擦学性能以及后续热处理工艺对其进行改善。本文以A100钢为基体材料,添加10%、17%、23%
我国是全球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稻壳资源丰富,但长期处于废弃或低值利用状况。立式环模压块成型机作为一种基于生物质固化成型技术的机械化成型装备,较于其他压块成型设备,具有结构紧凑,成型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内已实现小规模的应用与推广。现有的立式环模压块装置多采用秸秆作为加工原材料,以单层模块设计为主,存在生产效率低,材料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以稻壳为加工材料的立式双层环模压块成型装置。首先
本文基于铝合金各领域广泛应用中的防腐要求,提出了一种阳极氧化铝膜层激光重熔技术构建超疏水微纳结构的高效实用新方法。在铝合金阳极氧化的多孔阻挡型膜层表面,使用纳秒脉冲激光重熔整个表面构建密集分布的微纳结构。本文以6061铝合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激光重熔参数对微纳结构形貌的影响规律以及全氟硅烷化学改性的超疏水表面润湿性、耐蚀性和自清洁性能效果。获得如下主要成果:(1)激光重熔参数对微纳结构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