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主题来源于现实情况与历史问题相结合所导致的困惑。一方面,当下中国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积极构建与一些重要国家的战略对接关系,同时作为崛起大国,中国的海权事业也在蓬勃发展,那么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对外构建战略对接的行为对海权领域的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另一方面,为什么在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德国作为崛起国家都在发展海权,且这种行为都挑战了英国的海洋霸主地位,但是最终美国胜利了而德国却失败了?基于上述困惑,并结合当下时事,本文采用了一个新的角度,即从战略对接的视角来研究海权。因此,本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国家间构建的战略对接如何影响崛起国家海权发展成败?并进一步提出了本文的核心假设:不同战略对接的选择会通过系统能量传送力影响崛起国家海权发展成败。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建立战略对接的两国作为国际系统之下的子系统,会在系统能量传送力的作用下对其中一国内部某一具体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为了论证这一观点及验证研究假设,本文采用了诠释法、模型分析法和案例法。基本思路是将国家间建立的战略对接关系视为国际系统之下的"子系统",它具有系统的属性和功能,由两个国家构成,但真正起推动作用的是国家内部的各个发展领域。在本文中,国家被定义为一级单元,国内的发展领域被定义为二级单元。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子系统与二级单元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即"系统能量传送力",它是连接子系统到二级单元之间的重要纽带,是能量在系统内进行转移和传送的重要机制,它发挥作用·需要依托供需关系的平衡、战略对接模式、战略对接国和战略对接领域的选择。有了这一机制,就能够解释"子系统"是如何对二级单元的发展施加影响,从而为战略对接对海权的影响提供解释力。接下来,本文采用了案例验证的方法,使用美国和德国海权发展成败这一正一反两个案例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为了使两个案例具有统一性,案例的时间范围都控制在自1890年至1945年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段内。在经过两个历史案例验证后,本文又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对案例验证得出的基本结论进行理论上的提炼和升华,进而得出四点结论:第一,战略对接建立与维持的基本原则是两国供需关系的平衡;第二,战略对接对海权的影响取决于对接模式、对接国和对接领域的选择;第三,系统能量传送力是战略对接得以跨层次影响海权发展的关键机制;第四,国家间体系与国家内部发展领域之间存在双向建构关系。根据以上四点结论,本文给出的政策建议是:首先,中国在进行战略对接时必须要仔细权衡本国的战略需求程度和战略供给能力,避免"供需失衡"情况的出现;其次,中国在构建战略对接时要基于本国海权等重点发展领域的需求,对战略对接模式、战略对接国和战略对接领域进行慎重的选择;最后,国家应尽量建立海权领域的直接战略对接,如果在其他领域进行对接,也应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调整,使在非海权领域的战略对接能够起到反哺海权的作用。最终实现战略对接与海权领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