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体的发展与其地理区位和交通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是区域内经济中心的现实载体,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能够通过交通网络吸引周围腹地的各类生产要素,加速自身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影响区域经济格局。中国交通运输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战,现己初步建成“五横五纵”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然而,交通枢纽建设发展滞后的问题逐渐显现,在底子薄、基础差的西部地区尤为突出,这成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制约交通运输网络综合运行效率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四川而言,通过系统地测度全省各城市交通枢纽综合性能等级,并对交通枢纽的经济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实现各城市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四川省交通枢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古典区位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为基础,对中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与讨论。然后,对交通枢纽经济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四川交通枢纽发展历程的回顾,对全省各个交通枢纽城市进行等级测度,并进一步利用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实证评估交通枢纽对于各区域经济产出的溢出效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一)交通枢纽综合性能的提高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二)四川省交通枢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发展趋势稳健向上,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三)交通枢纽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都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建议通过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培育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搭建高效枢纽服务平台等方式促进四川省交通枢纽与区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