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全天(24h)及夜间(7h)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OSAHS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的睡眠打鼾患者250例,排除了不符合入选标准的38例患者后,本研究实际入选病例为212例,年龄(46.7±12.1)岁,其中男性185例(87.3%)。所有纳入人群在入院时,若无明显禁忌均进行多导睡眠(PSG)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OSAHS的诊断标准及分组标准参照的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根据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AHI<5)和OSAHS组(AHI≥5),再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OSAHS分为轻中度组(5≤AHI≤30)和重度组(AHI>30),观察OSAHS患者全天(24h)及夜间(7h)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间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DC)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探究OSAHS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BMI和PSG监测之前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无显著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各组之间亦没有统计学差异。2.在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全天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中,重度组房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重度组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作频率>100阵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中度组(P<0.05)。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夜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度组窦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HRV参数(包括SDNN、SDANN Index、SDNN Index、rMSSD、LF、HF、LF/HF)进行比较,重度组与对照组SDN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SDNN和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间MSaO2、LSaO2、ODI、T90进行比较,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LSaO2、T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与轻中度组比较MSaO2、LSaO2、ODI及T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对PSG参数和动态心电图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AHI与LF、HF及心率减速力呈正相关,T90与SDNN及HF呈正相关,而与SDANN Index、DC呈负相关。结论1.OSAHS患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其中重度组比轻中度组发生率更高。2.OSAH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因素。3.OSAHS患者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及心率减速力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