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矩阵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dfsdf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利用生物本身拥有的、能唯一标识其身份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验证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所提取的特征都是“人人拥有、人各不同、长期不变”的。作为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物特征,人脸的唯一性和不易被替换、复制等优良的先决条件,使得人脸识别成为生物特征识别和模式识别中最受关注的技术。应用领域包括:门卫系统、电子商务、超语言学、文化背景研究、机器人研制、测谎、智能环境、招聘测试、多种方式人机接口、智慧玩具等等。本文首先讨论了人脸识别的主要研究内容,对其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研究了常用的人脸识别方法,对主成分分析、矩阵主成分分析、小波包变换等识别理论进行了介绍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类内2DPCA重建的方法,该方法直接对二维图像矩阵进行处理,避免了将图像拉伸成一维向量而造成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首先对训练图像依类别进行2DPCA降维和特征提取,得到每一类的投影空间,然后将待识别图像分别在各类训练图像的投影空间中进行重建。由于图像在同类别的投影空间中的重建误差最小,因此通过计算重建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别,即可判定图像所属的类别。本文在MATLAB实验平台上对改进方法和传统的类内PCA重建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方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识别率。其次,本文对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方法进行了改进。传统的理论认为,图像经小波变换后,主要内容集中在低频分量,忽略了高频分量携带的轮廓和边缘信息。本文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改进的小波包融合+2DPCA方法,先对图像进行二层小波包分解,再选取最利于判别分类的4幅高频子图进行融合,将融合高频子图与低频子图分别进行2DPCA降维和特征提取,最后进行决策级融合,得到识别结果。本文在MATLAB实验平台上,对小波+PCA方法、小波+2DPCA方法和本文的改进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方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基础上提高了识别率。最后,本文对改进的矩阵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
其他文献
人们对服务质量和传输速率需求的日益提高,对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多的支持用户数据业务的QoS需求,一直是无线通信
无线网络中已有的路由协议主要分为两类:基于拓扑结构的路由和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使用基于拓扑结构的路由协议,网络中的节点可以使用最短路径算法选择到不同目的节点相对最
语音通信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语音是模拟信号,需要经过数字化处理才能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进行加工处理。在信号处理中数字化的第一步便是采样,一般遵循奈奎斯
高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项目作为理工科高校学生的重要培养项目,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训练中心采用生产制造业实际使用的加工设备来模拟真实的生产车间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随着我国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各高校扩大训练规模的过程中加大了对设备的投资,满足不断发展的训练教学需要。然而现有的高校工程训练设备管理系统在数据采集方面大多采取手工登记的方式,训练车间大量存在的信息无法及时的传送到
机器视觉系统指被摄目标经过图像摄取装置成为模拟图像信号,再经模数转换设备进一步转为数字图像信号,然后传送至专业图像处理系统(PC或DSP等);图像处理系统根据数字图像像素
人们探知海洋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拍摄水下图像,但是从海洋中拍摄到的图像往往不如在陆地上清晰,含杂了许多噪声,因为海洋中浮游生物很多,透光性差等诸多因素造成水下图像污染严重,影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各国商用网络的建设,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迅速发展。不同移动通信系统共存时的干扰问题引起了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广泛关注,各大公司也
目前,在我国的煤炭开采业中,管理者对于安全和远程操作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矿山系统中包含有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对我国的煤炭开采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