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固化技术由于具有快速、高效、无溶剂、室温反应等优点而广泛应用在涂料、油墨、光刻胶、粘合剂、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中。作为紫外光固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光引发剂的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相对于小分子光引发剂,高分子型光引发剂通过灵活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的避免迁移、毒性和体系相容性问题,因此是光引发剂发展的重要方向。将夺氢型的小分子光引发剂和共引发剂胺引入到同一高分子链中,有利于夺氢反应的进行,可以有效的提高光引发体系的引发效率。本文正是基于高分子光引发体系的优点,将夺氢型小分子光引发剂和共引发剂胺引入到同一高分子链中,开发了不同结构的两亲性高分子光引发剂,这些两亲性高分子光引发剂不仅在紫外光固化技术中具有优异的光引发性能,并且还能应用于光化学方法合成各类功能性的金属纳米粒子中。将小分子米嗤酮光引发剂(MK)和间苯二缩水甘油醚(RDE)通过开环加成反应得到高分子米嗤酮光引发剂(PMKPR),该引发剂与小分子模型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和更高的对乙氧基化双酚A丙烯酸酯(A-BPE-10)聚合的光引发效率。与小分子模型化合物相比,PMKPR在固化体系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迁移率。进一步将MK分别与双环氧基聚乙二醇(PEO)、双环氧基聚丙二醇(PPO)反应得到了具有不同分子链柔顺性的高分子米嗤酮光引发剂PMKPG和PMKPP,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4.9 oC和-12.5 oC,常温下为粘性固体,它们具有与PMKPR相似的紫外吸收。与PMKPP和PMKPR相比,PMKPG在引发苯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AMP-10G)和A-BPE-10聚合时具有更好的光引发效率,而PMKPP则可以更有效的引发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的光聚合。将不同比例的MK、哌嗪和PEO引入到同一高分子链中,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两亲性的高分子米嗤酮光引发剂APMKs,当[MK]:[PEO]:[哌嗪]=2:3:1时,APMK具有水溶性,随着PEO含量的增加,APMK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和单体中的溶解性提高,光引发性能也随着PE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引发水溶性单体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聚合的转化率达到94%。将不同比例的PEO和硫杂蒽酮(TX)引入到超支化聚乙烯亚胺(PEI)中,得到了具有两亲性的超支化硫杂蒽酮光引发剂(AHPTXs),该光引发剂具有与小分子模型化合物相似的紫外吸收和较弱的荧光发射,在多种极性和非极性的溶剂和单体中都有良好的溶解性。随着分子中PEO含量的增加,引发水溶性单体PEGDA和油溶性单体A-BPE-10光聚合的引发效率都有提高,最高可以分别达到87%和86%。进一步将PEO和TX引入到硅纳米粒子上,制备了纳米光引发剂,该光引发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具有与小分子相似的紫外吸收和较弱的荧光发射,并且在引发PEGDA和A-BPE-10聚合时表现出了较好的光引发性能,有望用于纳米复合材料。利用两亲性光引发剂APMK作为光催化剂和稳定剂,在紫外光照射下于水溶液中合成了两亲性银纳米粒子,随着光照时间增加,粒径分布逐渐均一,平均粒径为20 nm,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均有良好的溶解性,在水溶液中该纳米粒子在紫外光照下可以进一步引发单体聚合。用两亲性光引发剂APMK作为光催化剂、含巯基的聚醚胺PEA-SH作为稳定剂,在光照下制备了具有两亲性、温度响应性和pH响应性的金纳米粒子,得到的金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9 nm,可以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根据TGA的结果可以得到金纳米粒子表面的聚合物密度为0.2 chains/nm2,当改变温度和pH时会发生相转变。该方法制备的金纳米粒子在生物传感器、药物缓释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