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系列公司会计舞弊事件对会计管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引发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深层次思考:理论上是完美的事物,但实际实施结果却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一方面,会计管制渐趋于严格和完善;另一方面,频繁发生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事件说明会计舞弊危机并没有因会计管制而消失。显然,会计管制的日趋完善与会计舞弊日趋泛滥的共存是矛盾。本文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角度,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和数理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会计管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探究会计管制的特征及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首先,剖解会计管制的基本特征:兼具监管和自治的双重性质;以法律、行政规章等为表现形式;其实现依赖于制度规范和执行监督的有效结合。其次,探析会计管制与公司治理存在的互动、趋同关系:公司治理对会计管制具有拉动作用,公司治理对会计管制的需求成为拉动会计管制变迁的动力;会计管制对公司治理具有推动作用并为公司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二者在协同发展中应对层出不穷的问题并作出适应性调整,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在历史发展根源、控制方式和手段以及最终目标等方面表现出趋同性。2.追溯中外会计管制变迁的不同路径并剖析其共同特征。通过研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以英国、立陶宛和波兰为代表的欧盟国家以及以我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会计管制变迁,剖析制度变迁的共同特征:会计管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具有纠错特征的渐进式变迁;主要在中央政府的推动下实现强制性变迁;大多发生在经济危机或重大公司治理失败事件之后。3.从实证角度分析中外会计管制的影响。美国《萨班斯法案》的颁布以及我国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和我国的会计管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因此,首先选择外部董事、女性董事、财务专家、CEO兼任董事会主席、CEO在提名委员会任职等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配对比较,研究《萨班斯法案》对美国公司董事会运作的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均有所提高,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公司的监控作用。最后,基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选择修正的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我国会计管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虽然没有表现出逐年一致递增的特性,但总体上表现出上升趋势,说明2006年度企业会计准则的管制效果已经显现并传递到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