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Talmy的运动事件的两分法为依据,对比研究英汉运动事件句式句法特征,而且意在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句式和句法结构分析运动事件路径和方式的共性和特性。运动事件被描述为一种物理运动事件或者一种静止状态,它是人类经验的核心并且无处不在。众所周知,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描述运动事件的方式。根据Talmy(1985,2000)的理论,世界上的语言可分为动词框架语和卫星框架语。动词框架语是路径由动词表达,而卫星框架语是路径由附加成分表达(这里主要是指英语小品词和汉语动词趋向补语),而“方式”或者“原因”由动词表达。根据他的理论,Talmy(1985,2000)在其研究中将汉语归类为卫星框架语,因为它的路径成分由附加成分表达而不是动词。Talmy的分类促使很多学者对世界上的不同的语言做进一步研究,并且他们对于汉语的分类有不同的观点。Slobin(2004)提出语言的第三种类型等义框架语,即方式和路径由相同的语法单位表达。他(2004)认为汉语属于等义框架语因为汉语属于带有多个动词的连动式结构语言。至今为止,汉语的归属问题仍没有达成一致结论因为汉语包括许多用作动词的补语。因此,本文通过英汉运动事件句式句法特征的对比来划分汉语的归属问题。并且通过对比发现汉语并不是一个典型的“卫星框架语”,它在表达运动事件事表现了“汉语动词框架语”的特征,即“路径”由动词表达,“方式”通过状语或其它语言成分表达。本文关注四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1)本文试图分析英汉运动事件各自的句式结构特点;(2)通过对比路径动词,介词和附加成分揭示英汉运动事件中“路径”的表达的异同;(3)由于汉语有大量的动补结构,它似乎可以归纳为动词框架语,等义框架语,,然而,将汉语划分为卫星框架语是最合适的;(4)本文试图通过方式动词和方式副词的比较,总结出英汉运动事件在“方式”表达上的异同;最后,通过“路径”和“方式”概念的表达,我们将汉语归纳为卫星框架语。但是汉语的习惯是把句子的主要动词的句法位置同时给方式和路径动词或者在句子的谓语位置上只出现路径动词,而且,和方式动词比较,路径动词语义上凸显。这样的差别,使我们认为汉语是一个有动词框架语特征的卫星框架语。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于运动事件的研究寥寥无几,关于英汉运动事件句式句法的对比研究更是屈指可数,大多数跨语言研究集中在词汇化模式及表征方式,而本研究的句式句法特征对比试图为汉语的归属提供一个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