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在负重与非负重条件下,不同种植体-基台连接设计对生物学宽度的影响,并观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明确生物学宽度在平台转移设计中预防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的作用,为种植体-基台连接设计的优化、临床种植体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6只,全麻下拔除下颌双侧第二、三、四前磨牙。创口愈合3个月后,植入36颗潜入式种植体。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式,根据植入种植体-基台连接设计不同分为三组:A组植入平台转移设计的Ankylos系统种植体;G组植入平台转移设计的Osstem-GS系统种植体;U组植入传统对接连接设计的Osstem-US系统种植体。第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连接愈合基台。第4个月后,右侧行金属全冠修复,功能性负重。左侧不做修复。第12个月后处死实验用犬,制作带种植体的软硬组织骨磨片。标本切片经图像分析后定位:种植体周围龈缘(GM)、结合上皮根方(aJE)、种植体骨结合冠方最高点(BIC)、种植体肩台(IS),测量各组的GM-aJE (ED)、aJE-BIC (CTC)和GM-BIC (BW)的垂直距离。使用SPSS13.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①所有种植体均完成软组织结合和骨结合。随访期内,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牙龈组织健康,牙龈指数为0或1,成功率为100%。②在负重条件下:A组中ED为135±0.37mm, CTC为1.87±0.32mm, BW为3.22±0.67mm。G组中ED为1.42±0.36mm, CTC为1.86±.27mm, BW为3.28±0.53mm,U组中ED为1.78±0.46mm, CTC为1.53±0.38mm, BW为3.31±0.45mm。在不负重条件下:A组中ED为1.49±0.27mm,CTC为1.78±0.31mm,BW为3.27±0.49mm。G组中ED为1.38±0.38mm, CTC为1.75±0.22mm, BW为3.13±0.62mm,U组中ED为1.80±0.43mm, CTC为1.50±0.29mm, BW为3.30±0.71mm。③在负重或非负重条件下,传统对接连接设计的U组中ED、CTC分别与平台转移设计的A组、G组中ED、CTC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负重或非负重条件下,A组、G组和U组三组的BW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⑤ED、CTC、BW分别在A组、G组或U组中,负重与非负重条件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种植体周围生物学宽度是一个较恒定的距离,但在个体间可能存在差异。②种植体周围生物学宽度与负重、非负重无关。③种植体-基台连接设计不同对生物学宽度影响不大,但对结合上皮的附着位置有影响。平台转移设计的种植体,结合上皮的根方位于种植体肩台之上。传统对接设计的种植体,结合上皮根方位于种植体-基台连接面的根方。④平台转移设计的种植体,骨组织可位于种植体肩台之上,结缔组织与种植体肩台紧密接触。与传统对接连接设计的种植体相比,有更长的结缔组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