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刊)医学集成》又名《医学集成》,由明代医家、浙江义乌傅滋所编撰,刊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全书内容丰富,是一部赅括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等临床各科证治的综合性医著。傅滋师从虞抟,学术推崇丹溪,《(新刊)医学集成》中不乏丹溪之语,是一部典型的丹溪学派著作。本文第一部分是对《(新刊)医学集成》整理的总结,运用版本学、目录学、辨伪学等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确定此次整理以国内现存的明正德11年丙子(1516)刻本为底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另有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明正德11年刻本影印的中医古籍孤本大全本为工作本。运用他校、本校、理校三校法和训诂学对该书的讹、倒错、衍、脱等内容进行校勘注释,并举例说明。第二部分是对《(新刊)医学集成》的内容进行研究总结,梳理该书的成书时间、刊刻过程、傅滋的学术思想、本书的学术及临证实践特色。傅滋强调“六气”“七情”致病,将人与风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鱼与水的关系,并首次将仲景治伤寒的要点总结为“表里虚实阴阳寒热八者”,并将此八者进一步细化分为表实、表虚、里实、里虚、表里俱实、表里俱虚、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里俱热、表里俱寒、阴证、阳证,并详细论述每一证的症状、治法、方药。本书的学术特色如下:一、诊病首论脉法。傅滋尤其重视以脉法判断疾病的难治与易治、人的生与死。二、方药种类多。从剂型、数量、方剂的制法服法,包括方药制作,服药方法、时问、温度、次数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三、外治法齐全。傅滋运用外治法疗疾的种类达三十九种,有灸、爆、贴、涂、敷、摊、盒等,治法种类丰富,运用灵活,方药详细。四、论治别肥瘦。傅滋在头痛、鼓胀、痞满、胁痛等二十六种病证中特别提出了肥人与瘦人的论治,认为肥人多痰湿,瘦人多火热,治疗方药也不相同。五、食疗为佐治。傅滋在治疗方药中,也多运用饮食调补,如猪肉、猪肚、猪心、猪肾、猪脊髓、猪蹄、羊肉、羊肺、羊肝、鸡蛋、乌鸡、鸭、白面、糯米、豆类等,或单独食之,或与中药合而用之。六、时间医学。傅滋论述咳嗽、疟、五脏热等疾病按季节、时辰或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发病者,其病因病机不同,治疗方药也不尽相同。《(新刊)医学集成》全书十二卷,载病二百四十三种,囊括内、外、妇产、儿、骨伤、五官等临床各科病证。一、内科。本书载内科病证较多,包括中风、伤寒、噎膈、咳逆嗽等在内的一百一十一种病证。本文主要选取头痛、血证、伤寒、伤饮食、噎膈五病证来论述。如傅滋将血证分为衄血、吐血、咳血、唾血、咯血、痰涎血、胭中出血、下血、溺血,对其脉法、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药,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二、儿科。本书载儿科疾病十七种,对痘疹的论述颇详,惊风次之,其他病证论述较为简单,仅载处治方法一种或方剂两首。他将临床较少见于专科文献的疾病如吃泥、口糜、木舌重舌、脱囊、赤瘤、尾骨痛等作为一种病证单独来论述,可补临床专著论病之不足。他提出了痘疹的治疗应分寒热治之,对陈氏、刘、张、钱氏、丹溪等方法要辨证论治。三妇产科。傅滋记载妇科疾病有带下、经水、崩漏三种。产科分产前和产后。傅滋对经水从经痛、经不通、经闭、经过期、经不及期者五方面,按时间、颜色处以不同方药治疗。崩漏方面,他驳丹溪“血崩,东垣有治法,但不言热,其主在寒”之言论,认为此说法有所偏颇,考东垣所论认为东垣治崩漏分寒与热治之。四、外科。傅滋论述疮疡病证较多,如背痈、臀痈、脑项疽、天疱疮、恶疮等。他对疮疡的脉象、辨脓、辨痛、形证逆顺之证,运用内消、内托、针烙、敷贴、淋洗、追蚀脓蠹等方法治疗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五、五官科。傅滋对眼、耳、鼻、喉、舌、口等病证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行论述,尤以外治法为特点。六、急救。傅滋除论述中风的急救外,还记载了如犬咬、蜈蚣咬、蛇咬等诸咬伤,汤火油伤,诸物鲠,自缢,溺水,冻死,魇鬼,卒忤死等病证的急救法,多是实用有效的简验方。七、骨伤。其载闪肭脱臼、骨折两种疾病,均只记载了治法用药。通过对傅滋所记载医案的统计,共三百三十四个,极少附有自己的医案,仅有四则,其他为前人医案,涉及到的医家有二十位、医著四本,其中丹溪病案达一百九十九个对保留丹溪医案的贡献较大。后世综合性著作如《古今医统大全》《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都收录过该书的内容,多是实用有效的方药。明·吴正伦著《脉症治方》多引傅滋小字评注之语。最后考证傅滋另一著作《医学权舆》之内容,历代文献对其作者的记载不同,有虞抟、傅滋、孙笙、胡文焕四位,据《寿养丛书》之《医学权舆》的内容,从著述风格、疾病的名称与顺序、对血证的论述等方面与虞抟的《医学正传》、傅滋的《(新刊)医学集成》进行比较后认为《寿养丛书》之《医学权舆》为傅滋的《医学权舆》的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