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裁判中人工智能应用的边界研究

来源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起人工智能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司法裁判领域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裁判文书网上裁判文书的汇总分析,还是智慧法庭等新的庭审模式的推行都是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领域得到应用的切实表现。针对这种情况,有部分学者提出认同意见,认为人工智能在司法裁判领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减轻法官的工作量,增加法官裁判的准确性,对整个司法审判的一致性起到良性的导向作用。但同时也有诸多的学者提出疑虑,他们或是怀疑人工智能的应用可能会影响到法律学科的发展前景,影响到法官审判的独立性,影响到司法裁判的公正性,从而影响到整个法律体系的发展。或是认为人工智能的运用会影响到法官的独立成长,让人类处于工智能的统治与管理之下,失去人类的主导地位。这种争议已经持续几年,且一时无法得到定论,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试图进行讨论与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即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在肯定并承认人工智能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对其无法回避的应用前景与事实进行设想,并依据这一设想来提出人智能的应用边界划分与研究,根据这些研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与措施。本文主要研究当前我国在司法裁判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与边界研究,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对人工智能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了解该技术的应用情况与价值,其次则是对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裁判中存在的法理困惑,从支持派与反对派的两方观点来分别论述。再次讨论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裁判的边界研究,如何如何构建情感与法律二元体系、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二元分割、新型案例与常规案例的二元分割等内容。最后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裁判中运用的策略建议,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必须要确保改革能够坚持公平价值的理念,充分发挥出人工智能的作用为人类谋取更多福利,积极探索创新型司法改革模式,试图为我国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运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正如习总书记所言“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家庭是组成社会的最小集合,家事关系是稳定社会的最重要砝码。在强调公益保护的今天,公益诉讼的理论和实践正在持续深化,公益的内涵也开始向弱势群体的利益保护靠近,检察公益诉讼的“等外”拓展也在积极、稳妥地不断推进。但在诸如家庭身份关系厘定、未成年人利益保护以及婚姻家庭法秩序维护这类家事诉讼领域,却出现了保护的缺失,使得涉及公
远程庭审是伴随案件数量激增而产生的新型庭审方式。当下,案件的指数式增长给司法机关带来了极大的办案压力。尽管已经开始建设智慧法院,要求大力推进案件全程线上解决,但目前适用线上审理的案件多为民事案件,在刑事领域,使用数字法庭进行远程视频庭审的模式还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探索“互联网+”视域下刑事案件远程庭审模式适用现状,了解其运行基础与不足,对该模式进行制度构建,对于缓解办案压力,推进案件进一步繁简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为了在实践中总结与完善该刑事司法制度,全国人大在多地展开试点工作以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几年的试点工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后正式纳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成为全国性的司法制度。2019年“两高三部”联合出台了《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认罪认罚从宽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对自己是谁、从何处来、到哪里去的深层次认识。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过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付出了艰辛努力。毛泽东就是自始至终践履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优秀代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用题词这种特殊的形式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切、对民族复兴的渴望、对世界大同的追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生动映照。迄今为止,毛泽东有迹可查的题词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结合这两点论述,社区治理法治建设无疑是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关键。社区属于基层,社区治理可以借鉴我国基层治理的优秀经验——“枫桥经验”,其核心为以人民为中心,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就地解决矛盾,是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何为社区治理法治化?其以法治体系为抓手,在意识形态层面将法治精神贯穿于社区治理,在实践操作层面
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增加了第13条的规定,其中对授权调整法律适用制度在法律上予以确立,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暂时调整或停止实施法律的权力,这一立法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在于缓和了改革要求突破现有制度规则与法律秩序内在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试点改革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和保障。但是,《立法法》对授权调整法律适用制度的规范还不完善,可能存在用语模糊而有待增强明确性的问题,加之实践中全国人大常
本文主要探讨公众公司控制股东掏空公司资产的法律规制。公众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掌握着公司控制权,为了自身利益可能滥用控制权,通过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等行为“掏空”公众公司。继2002—2005年我国证券市场频发的公众公司控制股东大规模违规占用公司资金和违规担保以来,近年来上述乱象有卷土重来之迹象。大股东掏空公司资产已经成为证券市场的重大“顽疾”之一,强化对控制股东掏空公司资产行为的法律规制具有重要
2012年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改,正式确立了公益诉讼制度,为公共利益的保护提供了司法上的保障。自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客户等证券市场侵权行为屡见不鲜,破坏了证券市场秩序,损害了众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民事诉讼是权利救济的有效方式,然而现行的证券民事诉讼制度存在一定的不足,无论是由投资者提起的单独诉讼和共同诉讼,还是由投资者保护机构参与的支持起诉和特别代表人
高级剽窃是指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改头换面的非照搬式剽窃,它插针于“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夹缝,游走在合理使用与非法侵权的边缘。比起不变换内容、直接隐去原作者的普通抄袭,高级剽窃的成品由于在原作品的基础上有所改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掺有高级剽窃者自己的原创劳动,从而更难认定及惩处。这种投机取巧窃取他人劳动果实的行为不仅给权利人造成了损害,也污染了整个社会的良好创作风气。厘清高级剽窃行为的常见表现、具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镇,农村养老困境问题更加突出。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家庭结构转变、经济发展不平衡、传统孝道缺位等使得农村养老困境更加突出,特别是刚完成脱贫任务的偏远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和困境更令人堪忧。雅江县地处青藏高原边缘,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是四川涉藏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早实施扶贫政策却最晚脱贫的区域之一。该区域集自然条件恶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