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正式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关注。近二十年,国内兴起了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的热潮,极大的促进了该类建筑的发展。然而却忽略了内部空间组织的合理性以及人们对规划馆的参观感受。为此,本文将对城市规划展览馆内部空间进行有效的空间评价,提出提升该类建筑设计品质的优化建议。本文在对城市规划展览建筑内部空间进行空间组织形态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了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内部空间组织形式即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采用空间句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其内部空间的可达性及可识性进行评价,同时分析了该类建筑内部空间深层组构关系及其特征。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通过空间句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为:(1)三种不同空间组织类型的规划馆,其整体句法变量——视觉整合度及视觉可理解度数值从高到低依次为放射式、通道式、串联式。(2)从Visual Clustering Coefficient图分析,视线遮挡效果呈放射状,建筑中心的视线范围最广,周围空间对此的遮挡效果最弱,靠近边缘墙体的空间视线范围最窄,空间被遮挡的最严重,私密性最好。(3)规划馆的参观流线交叉口是视觉连接度、视觉控制度以及视觉整合度三个句法变量值最高的空间,其次是总规模型区。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评价结果为:(1)三种规划馆的空间组织形式中,参观者对其主观评价度由好到差依次为放射式、通道式、串联式。其中放射式内部空间组织十分清晰,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咬合关系合理,各空间功能容易辨识;通道式规划馆局部空间不容易寻找,同时存在交叉流线,除此外空间缺乏特色;串联式规划馆参观流线较长不易全面的浏览,参观者不清晰自己在空间系统中的定位。(2)规划馆中总规模型区给人的印象最深,其次为体验互动区,节点空间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道路交叉口。对比二者的评价结果总结为:空间组合形式对规划馆建筑的可达性及可识性有直接的影响,本文研究的三类规划馆中,综合评价度由好到差依次为放射式>通道式>串联式;核心展览区的位置以及与其相连的开放性空间的个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空间的可达性及可识性,位置越接近建筑的平面同时与其相连的空间个数越多,越促进空间系统的可达性及可识性;参观流线交叉口以及服务空间的位置在不同空间组合形式中有一定的规律,前者是规划馆中可达性及可行性等空间效能最好的地方,而后者扶梯及与卫生间相连的外部空间可达性和可识性较高,便于找寻,卫生间内部Visual Clustering Coefficient值高,空间私密性较好。基于以上评价结果从空间布局、交通流线、总规模型区、节点空间和服务空间五个方面提出了规划馆内部空间优化设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