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家时常通过艺术作品来反映自己的思想。生活中我也会经常在疑惑和思考。因此这一系列作品所反映的精神世界与我的生活密切相关。我把自己真实的一面反映在作品中。这次的创作并非出于心血来潮,而是出于我生活经历的过程。如同一本相册,它记录了我近几年来的内心变化的历程,它又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些创作是随着时间与我一起成长起来的。我的创作作品中没有内与外明显界限的空间和置身于其中如空壳般的人偶,带给人一种既寂寞感与好像失去了什么的空虚感既无法说明的痛苦。虽然具备人的外形却没有眼睛的人偶、残缺的人偶、用结实的塑料制成的人偶、这些人偶让人们去反思它们在倾述着什么。人偶没有如心灵之窗般的眼睛,让人无法捉摸,无法读懂。通过空荡荡的眼眶可以看到粉红色的肉体。虽然别人无法解读它。但它却一直表露出自己最真实的内在。而人偶则与观赏者有着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残缺的人偶向人们传达了这份信息与伤痛。人偶一直在诉说着这一切,看着它的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让人觉得既超越现实又令人感到空旷的空间。这些全部呈现在我的作品之中。对于“空”我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看法。不是说“空”着就可以认为是“空”。好比一个房子中如没有人居住,那这个房子无论用什么去填满,它都是“空”房子,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因此我考虑的更多的是抽象意义上的“空”人们常说“将心放空”。他们所谓的放空是将复杂的想法与受伤的心和各种留在心中的消极情绪用别的事物来代替。如果这个用来代替的事物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心中的问题。那么就算用再多的替代品来补偿自己,内心仍旧空空如也。画中空旷的空间和人偶形象两者结合起来将上诉所讲的内容放大并呈现出来。在我的作品中可以看见许多的元素,他们之间都相互关联。其中空旷的空间和人偶这两个元素占据了重要地位。我想通过作品表现那种没有期待、没有生气、又空虚的状态。空旷及空虚的形象表达缺乏根本的要素而活着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其中感受到无法靠近无法触摸的伤痛。让人们去想失去的根本在哪里?最后,研究生三年的学习经历使我初步的明白了我真正想要的和追寻的是什么。我认为艺术作品是对自我的真实再现。随着生活的变化我的作品也会发生改变,我自己也会有很多改变而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我不会放弃我的艺术创作,因为创作中的我也许是更真实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