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二十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银行危机,对金融系统和整个经济造成了系统性的破坏性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银行发生危机的可能性及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市场约束在银行业监管中的地位又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新巴塞尔协议提出的三大支柱为最低资本要求、官方监管和市场约束。我国的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很弱,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场约束。这是因为:银行由国家控股,股东对经理人的约束弱化;次级债券发行量极少,债券市场流动性差,未发挥债权人对银行的监督作用;由国家信誉作担保的隐性存款保险弱化了存款人对银行风险的关注程度。在此情况下,银行经理人在资产经营时往往只考虑收益性而忽略了安全性。银行风险水平的高企不仅加重了监管当局的负担,也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面临系统性风险。在我国金融体系即将对外开放的今天,如何加强对银行的市场约束,降低银行风险,是我国金融监管当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也正是写作这篇论文的现实意义所在。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对木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包括市场约束机制的一般原理、市场约束机制的理论研究综述和实证研究综述,然后对论文的主要结构和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做出了阐述。第二章探讨了存款人对银行的市场约束机制的运作机制,存款约束弱化的原因及存款保险的优缺点;根据前人提出的存款利率模型和存款增长模型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存款人市场约束的影响,并利用美国银行的数据对存款利率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根据一个假设的模型对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构想。第三章阐述了次级债券市场约束机制的原理及其优点和局限性,根据Levonian(2001)提出的模型对次级债券的市场约束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存对比分析前人相关的实证研究的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实证研究方案,并对比分析了股票和次级债券在市场约束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最后总结对比了经济学家对发行次级债券方式提出的各种方案以及欧美各国发行次级债券的方式。第四章分析了市场约束的前提和局限性,对官方监管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在Holmstrom和Tirole(1997)提出的一个二期模型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之间进行选择进行了探讨。第五章分析发展中国家市场约束的现状及成因,并据此提出了改进的一般思路,然后介绍了阿根廷加强市场约束的成功经验,最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约束的现状,并提出了我国银行加强市场约束的建议和设想。本文的创新和主要贡献如下:1.银行业的市场约束机制研究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也是从《巴塞尔协议》之后才逐渐展开的。但是以往的文献都是侧重于市场约束的某一个方面,没有将市场约束机制进行完整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论文将市场约束机制的方方面面整合在一个有逻辑的系统中,对市场约束机制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分析了市场约束与官方监管的关系和权衡的问题。2.在存款人的市场约束机制方面,在前人所做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分析建立的一个公式对美国前10大银行1995至2004年的存款利率与银行风险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存款人对美国10大银行的市场约束的存在。3.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约束机制方面,汇总相关的统计数据,利用私人监督指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市场约束的力度,解释了其中深层的原因,并指出了发展中国家在市场约束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4.在对我国银行的市场约束机制研究方面对中国的10家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与风险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我国存款人对银行的市场约束几乎不存在,并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人和次级债券市场约束机制弱化的原因后,对我国如何加强市场约束提出了改革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