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沉降规律的研究在东部沿海软土地区相对成熟一些。然而,近年来,随着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实施,北方地区高速铁路、高层建筑等一系列大型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在所有的这些工程当中,都离不开坚实的根基,这种根基多数是基于桩筏基础的充分利用。其以桩身长、埋深大、承载高、沉降小、稳定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对于在全国乃至全球黄土层最厚的陇东地区来讲,不管是前期基础方案的制定,还是到后续的工程施工,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为此,作者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某超高层建筑为背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大厚度黄土地基工程地质特性研究通过室内试验与室外试验的有力结合,对所在场地典型黄土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等指标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并对地质条件做以评价。结果分析得出:上表面马兰黄土孔隙较大,粘聚力较小,湿陷性系数较大,压缩性大;下部离石黄土层、午城黄土层孔隙依次减小,粘聚力增大,湿陷系数、压缩性均减小,稳定性增强。(2)施工阶段超高层桩―土沉降特性现场监测研究通过桩身布置的混凝土应变计、承台底部桩间布置的土压力盒,利用采集的数据,如温度、电阻、应力、应变等,主要对施工阶段桩身轴力、侧摩阻力及土压力等基本参数计算及对结构整体安全性进行分析。(3)陇东大厚度黄土区桩筏基础沉降量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研究利用等代实体深基础法、规范法、简化应力调整法及压缩区域分解法等多种沉降计算方法对黄土地区超高层建筑沉降量进行试算,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得出一种适合本地区且较理想的沉降量计算方法。(4)桩筏基础沉降量及变形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研究在沉降理论的基础上,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对桩筏桩基的沉降量、应变、位移等参数与现场监测值、理论计算值进行校核,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5)陇东黄土地区超高层桩筏基础沉降量预测研究利用Origin软件、数值分析法及泊松曲线法等手段,对建筑完工及工后的沉降量做出先期的预测。通过试验研究,不仅确保了施工阶段建筑的安全性,也为今后此类建筑的不均匀沉降或者沉降量过大等系列不安全性提供了警示;更为以后优化桩基设计、发展桩基理论等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