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多义词“还是”,通过研究现代汉语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了解最新的学界动态,丰富和充实多义词“还是”的理论体系,为分析偏误提供理论支撑。“还是”具有副词、连词两种虚词词性,半实半虚,第一章从“还是”的语义、句法和固定格式三方面入手,分析“还是”两种词性在使用上的不同,并阐释两种词性在语义上的联系。副词“还是”的基本义是持续义,引申出实现义和语气义。根据语义的不同,“还是”在句子中所处位置也略有差别,可以放在主谓之间或者句首主语前,句法和语义之间相互影响。语义和句法的组配使得固定格式应运而生,如:“虽然……还是……”、“还是+名词+呢”等格式。连词“还是”可以连接词、短语和句子,只具有选择义,表示从“还是”前后的两个成分中选其一,两成分要保持结构相似、语义在同一层面。表示选择义的连词“还是”的固定格式有“是……,还是……”、“无论(不论、不管)……还是……,都……”等。第二章主要是通过整理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错误语料,将副词“还是”和连词“还是”按照误加、误代、错序、遗漏四大偏误类型分类,再根据语义和句法细化分类,从中找出错误量大、偏误率高、有代表性的偏误,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分析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问卷调查发现,偏误类型中误代偏误比例最大。其中,副词“还是”易与“仍然”、“还”、“也”混用,连词“还是”易与“或者”、“还有”、“并/而且”混用,存在于固定格式中的混用尤为明显。其他三种偏误类型偏误率相对较低。第三章主要是通过对偏误类型的整合和统计,寻找偏误发生的规律,分析偏误原因。分析得出,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是多义词“还是”本身比较复杂,语言点内部具有两种词性,语义多样,语言点外部受副词“还”和短语“还是”影响;教材在解释这一词语时内容相对简略,也没有与其他易混淆词区分。最后根据这两方面的原因提出教学建议,建议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材编写者在安排教材内容时要更加全面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