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学困生几乎是每个班级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能够有效锻炼儿童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为培养具有科学思维的公民奠定基础。但同时数学学科对很多儿童而言也是困难学科。尤其是小学六年级学生面临着结束小学阶段升入初中阶段的转折,数学成绩不理想会影响其未来学业发展。目前国内针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学困生成因和转化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笔者选取所教F小学六年级某班级中数学学习成绩排名靠后的三名学生,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并结合相关理论资料对三名学困生进行成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化,考察转化效果,最后总结提出建议。采取的主要转化策略包括:提升非智力因素(提高成就动机、激发认识兴趣、保持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责任心、提高学习毅力、增强好胜心、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环境因素(建立家校学习联盟、改善写作业的环境、加强使用电子设备的监督、改善师生关系)、弥补数学知识弱点(联系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关注解题思维过程、布置相应学习任务、教授学习策略、帮助记忆)。从短期转换效果看,三位学困生毕业考试成绩达到良好程度。同时笔者还进行了后期跟踪访问,发现小学六年级结束后的暑假期间,三位学困生的表现总体而言较为积极努力;在初一第一个学期总体情况上,两名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又回到转化前的水平,另外一名在数学学习上也并不理想。为此本研究提出转化小学六年级数学学困生的具体建议:(1)增强对学困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针对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责任心、学习毅力等不同特点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2)提高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教师要始终对学困生抱有希望,建立每个学困生的档案,针对学困生个人情况制定适当的发展目标,同时重视学习技巧的教授。(3)稳定学困生转化的结果。从教师出发,了解中学教材为学生今后学习助力;从家长出发,多关注考试分数背后的形成原因,持续参与子女教育,帮助儿童合理使用电子设备。坚持三项原则:家校两条腿走路的原则,持续性原则,不歧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