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子女初中教育状况的社会阶层分析——以郑州市中原区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的主要议题,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焦点.虽然计划经济时代二元对立的刚性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但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逐步定型化,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成为影响子女就学和学业成就的主导性因素.本文通过对城市公立学校初中内不同户籍学生受教育状况的比较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特定区域内,两种类型家庭相近的社会阶层地位是导致这一相似性的根本原因.教育公平建立的基础本在校外而不是校内.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概括介绍本文的主要观点.指出流动人口自身结构的变化,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严重性及关于该问题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一章,笔者分别评述了国内关于该问题研究的现状、两个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和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阶层结构相关关系的研究和理论,从中发现了本文所要关注的灰色地带,或者说要弥补的空白.第二章,笔者建构起本文的概念体系,确立了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与其子女的学业机会和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假设.明确了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第三章,笔者分别从总体的一般情况、学业成就、家庭关系、思想观念和家庭背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详细分析了第一手数据与资料.第四章,笔者总结了对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归纳出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对子女就学机会和学业成就的主导性影响,在社会阶层结构定型化过程中特定区域内社会阶层地位逐渐接近的两类家庭的子女必然在各方面呈现出相似性的结论.并且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三点建议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最后,反思了研究中发现的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农村社会结构中,科技核心户占据着重要位置,该文初步揭示了农村科技核心户的内在特征和外部关系,认为核心户是由他们的内在品质和外在环境共同决定的.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丰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主流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地区陆续出现一些社区经济发达的明星村,这些村庄的精英人物("能人")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享有很高
近年来,民工小学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事物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与争议,但这些声音多表现为情感与道义评价,鲜见学界对其出对其做出相应解释,鉴于此,该文试图
越轨行为,是国内外的学者们都非常感兴趣的一个研究领域。自从迪尔凯姆以社会学的方法将“自杀”作为越轨现象进行系统研究之后,国外的学者们分别从人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产业构成、产业间相互联系、比例关系以及由这些联系和比例关系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可以反映区域产业发展的水平,生产要素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