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的主要议题,其子女的教育问题更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焦点.虽然计划经济时代二元对立的刚性社会结构和户籍制度是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但自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社会阶层结构的逐步定型化,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成为影响子女就学和学业成就的主导性因素.本文通过对城市公立学校初中内不同户籍学生受教育状况的比较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特定区域内,两种类型家庭相近的社会阶层地位是导致这一相似性的根本原因.教育公平建立的基础本在校外而不是校内.全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概括介绍本文的主要观点.指出流动人口自身结构的变化,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严重性及关于该问题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第一章,笔者分别评述了国内关于该问题研究的现状、两个发展阶段、主要特征和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机会均等与社会阶层结构相关关系的研究和理论,从中发现了本文所要关注的灰色地带,或者说要弥补的空白.第二章,笔者建构起本文的概念体系,确立了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与其子女的学业机会和成就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假设.明确了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第三章,笔者分别从总体的一般情况、学业成就、家庭关系、思想观念和家庭背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详细分析了第一手数据与资料.第四章,笔者总结了对研究假设的检验结果,归纳出家庭的社会阶层地位对子女就学机会和学业成就的主导性影响,在社会阶层结构定型化过程中特定区域内社会阶层地位逐渐接近的两类家庭的子女必然在各方面呈现出相似性的结论.并且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三点建议和自己的一些思考.最后,反思了研究中发现的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